和网络时代00后多彩的童年生活相比,70后的童年虽然物质匮乏、生活单调,但快乐而纯粹,文化生活简单而不乏崇高。

那时候,放映电影是村子里的盛事,小伙伴们眼巴巴地期待着,天还没黑的时候就早早地带着凳子去占地方,其中有一部电影像暗夜的星星一样,时不时在记忆的隧道里闪烁。我们村曾经是古郑国的国都,现在是本县最大的自然村,附近环绕着几个小村庄。每年古会非常热闹,摆摊设点几乎从村头到村尾。古会的前一天晚上,打谷场有一件欢欣鼓舞、大快人心的事情——放电影!

傍晚时分,村里打谷场上早早悬挂起了白色的大幕布,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坐在凳子上等着放映了,皎洁的月光之下到处都是人:场地上是人,树杈上是人,麦秸上也是人。说话的、聊天的,各种热闹,就等待天黑下来,幕布上闪出活灵活现的影像。

电影终于开始放映了,混乱的人群安静下来。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征服黑暗的人。哇!黑暗怎么能被征服呢?脑子里顿时一个大问号,但这个问号一会儿就被揭开了。电影讲的是,一个叫塔哈·侯赛因的男孩,出生于尼罗河畔的一个小乡村,他的父亲是制糖厂的小职员,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塔哈三岁时患眼疾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双目失明。影片围绕塔哈不平凡的足迹展开叙述,展现了塔哈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在安静的夜空里,他的声音坚定有力:“眼睛失明,阻挡不住我听老师的讲课,也不能阻止我成为一名学者或成为一名教师。我要为我们祖国的兴旺,献出我的力量。”为了追求真才实学,他不务虚名。在大学学习时,他想的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文凭。”在法国留学时,他不为外界所干扰,专心致志,埋头攻读,他感到知识的海洋对他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由于他坚持不懈,终于取得了埃及的第一个博士学位,后来又成为第一个拿到法国博士学位的埃及人。他为了消灭贫困、愚昧、疾病,争取人的权利,他搞免费教育,不怕丢掉教育部长的职务。正因为他有学问、心地善良,美丽的法国姑娘苏姗深深地爱上了他,离开法国,来到埃及,与他相守。就这样塔哈·侯赛因没有向困难屈服,反而征服了困难,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盲童成为“尼罗河畔的棕色巨人”,成为一个蜚声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巨人和大教育家。

电影看完了,当时年龄尚小,有些具有哲理的台词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塔哈戴着博士帽的形象像一颗最亮的星星在夜空闪耀。十八岁高考那年,我父亲去世了,小哥也去世了,家里一年之内走了两个亲人。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使我和母亲陷入无力与悲痛之中,也使我错失了考试的机会。一天晚上,我被母亲的啜泣惊醒,我的眼泪也顺着面颊流了下来。突然,脑子里出现塔哈·侯赛因戴着黑墨镜和博士帽的形象。一种不向困境屈服的倔强在心底升起,一个盲人能够凭借顽强的毅力征服困难,我为什么不能带着妈妈走出生活的困境呢?

我给妈妈讲了《征服黑暗的人》的故事来鼓励妈妈。妈妈明白我的心,她对我说:“靠山山倒了,靠水水流了。盲人能克服困难把日子过好,我们也能迈过这个坎把日子过好!”那年,我参加了自学考试,妈妈也逐渐走出阴霾坚强地面对生活。如今,九十岁高龄的妈妈精神矍铄,身体健康。我通过自学考试在没有围墙的大学取得了本科学历,在自己的岗位上生活得十分愉快。

70后的童年,没有精彩的动漫,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这部电影像暗夜的星星一样给予心灵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