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地处秦岭南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推进,商洛市城区学生(幼儿)数量急剧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共短缺公办学位近3.7万个,最大班额分别达高中78人、初中72人、小学90人、幼儿园65人,城区学校建设压力尤其大。

“商洛作为集中连片国贫县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去年年底,商洛市市长郑光照提出的“让政府的承诺落地落实,让群众的期盼变为现实”得到初步兑现。

商州区:聚焦“一号提案”解决上学难

“每年都得经历家长一轮的‘5月打听、6月找、7月缠、8月闹、9月告’,我只能关掉手机躲进山里。”商州区第一小学校长王宇强提起开学季很感慨,但从2017年开始他就不用躲了,还能挺起腰杆骄傲地“迎战”师生和家长。这种“巨变”同去年城区学校建设的“上学难”问题被当作为市民办好十件实事之首和市政协的“一号提案”来解决和督办有很大的关系。

原来,商州区第一小学的学生上不成体育课;做课间操都转不开身,班级每天轮流做;学校虽是国家校园足球示范校,却没有标准足球场;运动会只能租车到四五公里外的商丹高新学校开。校园占地13亩,容纳3600名学生,场地限制十分严峻。去年上半年,学校租了商洛市技工学校校舍作为教学点,经改造后招生880名学生,大幅缓解大班额。目前在距离学校不到一公里处正建设一所标准化学校,占地60亩,共设72个班3240个学位,原校区和教学点在明年9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彻底解决大班额。

特事特办。2017年10月28日,商洛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一次规模小、规格高的紧急现场会:各县县长围坐一起共商“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

也得益于商洛市出台的《全市城区中小学布局建设方案(2014—2017年)》《商洛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布点专项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的落实,市民见证了城区学校的明显变化。

“我家在西街社区,城区好小学少,大家争着上。很担心班里娃娃多,老师顾不上。现在班额小了,50个孩子轮流换座位。孩子坐最后一排,问她能听得见讲课不,能看得见黑板上的字不,都没问题,我就放心了。”商州区第一小学学生家长刘琳说。

2015年转入商州区高级中学的青年教师段妮娜表示:“原来的班有80多人,现在只有40多人,完全不用侧着身子在教室走,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商州区高级中学学生家长刘亚龙也深有同感,“孩子上初中时一个班70多人,现在班额50人,明显感觉教室宽敞很多,后面还搁置一排柜子,每个学生分配一个。”

“城区校长每到7月就关机躲起来,他们能躲,我躲到哪里去?”商州区教育局局长陈洪祥说,“去年没有家长来闹,我心里算着账呢:租了技校16个班,三小改建后多招6个班,二小建好后多招4个班……学位一算基本满足。商州区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划学区招生。”

山阳县:城镇建设捆绑打包学校建设

“拆人家的房子,挖人家的坟,踏破门槛做无数个家庭的思想工作。只要把城区的校园改建、扩建、新建起来,让所有学生有学上,上好学,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山阳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永东深有感触地说。

山阳县境内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乡村学校多,教学点数量是全省之最。底子薄弱的山阳县结合县情学情,另辟蹊径,将城区教育项目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捆绑打包,将棚改项目腾出的土地用于老城区学校的扩建。

结合城区六大棚改项目、新型城镇化、“十三五”撤县设市和全面二孩的政策,山阳县精心打造城区教育园区,形成重点高中和完全中学有效互补、公办和民办互动激活、中小学幼儿园科学布点、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全面优化的合理布局。

“县城规划到哪,学校就建到哪。”李永东介绍,山阳县自2012年共投入8.39亿元,分3批建设12所学校,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3425个。到明年年底,所有学校均可投入使用,平均班额为43人。“城区上学不再难,大班额成功‘消肿’。”

山阳县通过三次建设高潮,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在统筹全县的教育资源时,为了让这些硬件设施达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也匹配,2017年山阳县出台系列政策,提升教育质量和教科研水平。

“高标准选配校园长,实行校长四年任期制和轮岗交流制度。选配优秀校园长到城区学校任职,让城区学校教育成为全县教育质量提升的排头兵。优化师资队伍配置,落实教师进城必考政策,教师招考实行招标公司代理,从命题、考试、阅卷到录用实行‘一站式’服务。”

“设立300万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奖励基金,制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奖惩办法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规定;每年支付1100余万元,提高班主任津补贴,落实一线工作责任制,强力推行学校领导深入一线带主课、当班主任的制度;充实县教研室和基教股人员,落实教科研带动指导教育教学的战略。”

效果是明显的,2017年山阳县被商洛市委、市政府授予“优先发展教育先进县区”“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县区”“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县区”,高考人数被重点院校录取的人数较往年翻一番,中考学生平均成绩提高31分。

商南县:提前谋划 大班额“瘦身”

“商南县在2012年增加了5所标准幼儿园,建成后迅速饱和。”从事幼教20多年的城关第七幼儿园园长王艳琴亲眼见证了幼教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城关第一幼儿园入园人数最多时达到1020人,现在新建园分流,城关县幼儿园、城关第一幼儿园、城关第二幼儿园都普遍减少至700人。”

记者来到正扩建的城关第六小学,学校的塑胶跑道马上完工。“这所学校原是城关镇二道河村村小,学生120人,学校占地只有2亩多。2017年9月新扩建成13亩,招生402人,班额下降至40~45人。”该校校长熊明勇介绍,“附近的家长本来想把孩子转到城关小学上学,来到六小一看,7室1部全部到位,教室宽敞明亮,学校离家还近,很高兴地把孩子送过来了。”

城关第五小学是西街小学与党马店西铁爱心小学合并建立,招收的大部分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班额约45人。“优质校和薄弱校差距很大,以前城关小学都快挤爆了,别的学校却招不了多少学生。”原是县初级中学副校长的祁换芳2015年任职城关第五小学的校长后,每年招生增加80人左右,2017年该校质量检测排城区第一。

“孩子的电脑课和英语课都是专业老师教授的。孩子学习压力小,回家很快就写完作业了。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多,艺术节时孩子表演了相声和钢琴,自信心大涨。”城关第五小学学生吴启鑫的妈妈说。

城关第五小学教师王侠更是深有体会:“我之前在西铁爱心小学工作,校舍就是一排平房,基础设施简陋。现在的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教师素质很高。别看我都40多岁了,还在学习古筝,学校联系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组织我们免费学习,我的幸福感在逐年提升。”

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商南县于2017年3月印发了《商南县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实施方案》,合理设置学区,强化义务教育大学区、中心校管理区、联片教研区、督学责任区、局机关干部包扶责任区的“五区一体化”管理,实施大学区先进管理理念、教学研究成果、优质教师资源、教学设施设备“四个共享”,有效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逐步缩小基础教育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

商南县自2011年布点学校,共投入6.4亿元,严格遵守“投入使用一个,规范管理一个”,先后建成投用12所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目前,商南县除城关小学和希望小学,其他学校都不再受大班额困扰。这两所小学位于老城区,服务范围达5万人,班额一度达到60人左右。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顽疾,城关第四小学建设已经启动,学校占地30亩,设计学位1500~1800个,计划明年9月投入使用。

据统计,商洛市近两年共新建、改扩建、购买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3个,总投资44.4亿元,新增学位5.11万个。截至去年,困扰全市多年的“大班额”“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到2020年,全市城区将建设公办中小学幼儿园200所,总投资63亿元,新增公办学位近7.62万个,基本解决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和“大班额”等问题。

如今,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最美的建筑在学校,最先进的设施在学校。商洛市共辖1区6县,一项项政策、一件件举措,充分显示了商洛市委、市政府解决上学难、化解大班额的坚强决心。2016年底和2017年底商洛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县的目标,3个县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走在了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