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名家风采 体悟教育三昧
作者:陕西省富平县流曲初中 李 军
发布时间:2018-09-19 10:53:38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阳春三月,我和32位同行奔赴慕名已久的上海,观摩了6所名校,进行了3场讨论,圆满完成了5天的研修学习。在沪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鼓舞着,这里既有全国著名专家校长的办学智慧,也有上海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创办现代教育的执著追求,育人无痕、润物无声,现连缀成篇,是为沪上学习见闻录。
一、学有所悟
上海普陀区洵阳小学校长朱乃楣,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声疾呼:“只有我们改变了,中国教育才会改变!”入主洵阳小学20多年,朱校长在经历了治散、适需、立魂、转型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终于使一个昔日的烂摊子嬗变为一所今天的名优校。朱乃楣给我们讲了校长要把学校办成适合人待的地方,办成孩子一睁开眼就能想到的地方。在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现年70岁的张人利老师,是上海市公立学校年龄最大的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多年来,他一直醉心于“后茶馆式教学”研究,其理论核心是“书中学、做中学”,教改成效连续4年经受住了上海市质量评价教学方式指数检验。张老师操一口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肢体语言,谈吐妙趣横生,给我们分析了许多社会上流行的非专业教育观点,我的许多疑虑突然间明朗化,更重要的是他把我们带入到真正校长级别的专业的批判性思考模式中,从此不再盲从,不断“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直至达到专业水准。
从“魅力教育”到“精致教育”,从“好人学校”到“幸福课堂”,无不彰显着品牌效应,这是上海教育远远高于陕西,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原因。品牌彰显特色,品牌凝聚人心。一个企业有企业的文化和品牌,一所学校成熟了,必然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我们当校长的谁不想有自己的品牌呢?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认真思考,努力追求,及早创建自己的品牌。
教育是针对人而进行的,教育要靠人来完成,人的潜能无限,我们能开发多少,利用多少,教育的成就就会有多高。
二、学以致用
打破固化的思维,开启反思的窗户,引入多元理论,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改变自身的学习,阅读致用之书,开创专家型校长办学的路子;把质量和安全的顺序颠倒过来,学校要把安全和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而且首先把安全质量提高到一个极致的状态,设立安全奖励制度。不破不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破旧才能立新。
朱乃楣引用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历鼓励我们,农村学校也能够成长专家型校长。学了理论,长了见识,这还不够,还要切合实际,只有把所学内容与我们自己的学校实际相结合,科学规划学校三年、六年、九年发展,立即做好当下能够做到的,预设将来发展后要做的,领着团队走在希望的路上。
“知”“行”“变”三者中“知”是前提,“行”是关键,“变”是成果,以变为动机,求变的思想就是创新的理念,求变的动力就是创新的动力,变好了才算发展了。
三、坚守初心
没有一个校长想把学校办坏,一个好校长不一定就是一所好学校,但办一所好学校是每一名校长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办一所好学校,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坚定不移。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深刻领会了专家学者们提供的许许多多的办学高招,其核心主要还是“爱”和“智慧”,专家校长们除了对教育执著的爱以外,高明之处在于找到了爱的技巧和奉献爱的途径,用无数个教育智慧实现着爱的教育,因而创造了辉煌的教育成果。
“全国教育看东部,东部教育看上海”,上海不愧是出经验的地方。沪上之行,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西部教育和东部教育的差距,既有观念上的,也有行动上的;既有管理上的也有投入上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但体会更深的是上海教育人勇立潮头、甘做中国教育摆渡人的精气神。他们由薄弱校到优质校的嬗变无不告诉我们“做比说更重要”,唯愿我们陕西教育人能够立说立行。
我们落后,存在差距,但是,不要抱怨,不丢情操,不失信念,坚守追求。一个负责任、不胡闹、不折腾,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不断作为的校长就是好校长,一个有活力、在变化,不断发展的学校就是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