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春寒料峭,地处秦岭南部大山深处的汉中市城固县双溪镇付家院村,人们还在烤火。建档立卡贫困户田贵财外出后,房屋失火,大火殃及同脊相连的五保户杨志德房屋,造成2户贫困户房屋被烧成一片废墟。面对残垣断壁,两家人陷入巨大悲痛中,生活顿时没了依靠。

得知这一情况,包扶付家院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城固县教育体育局广大干部职工自发组织,奉献爱心,踊跃捐款捐物。3月21日,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西岗一行慰问了两户失火贫困户,将教体系统及部分爱心人士捐赠的3.15万元交给了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灾后重建。拿着沉甸甸的爱心捐款,田贵财、杨志德感动不已。

这一幕见证了教育扶贫人与贫困户肩并肩、心连心的动人情怀。

近年来,城固县教体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发力,狠抓教育扶贫,抓牢精准资助和控辍保学两大重点工作,强化政策宣传,创新“六+”帮扶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上台阶,亮点纷呈。

教育资助全包揽,寒门学生把梦圆

教育脱贫攻坚战,惠民政策走在前。

精准资助是关键,群众满意是底线。

学前教育帮一年,一免一补无负担。

保教费用公办免,民办参照标准减……

在徐家堡初中记者看到一张红色的宣传页,上面印有县教体局统一印发的为宣传教育精准资助政策而编的顺口溜,短短的32句话,把学前到大学所有学段所享受的政策资助全部囊括其中,读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理解。

为了让国家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城固县教体局动员组织全县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贫困家庭,走到田间地头宣传政策。双溪镇各村处于秦岭南麓的深山中,为了提高政策知晓率,该镇九年制学校范春明老师经常骑摩托车,车不能到达的地方选择步行,奔波20多公里走访家住盘龙等地的四个帮扶学生家庭。

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在国家资助政策下快乐成长。王亚婷是徐家堡初中初三学生,家里5口人,由于奶奶年事已高,常年服药,父亲对农活不在行,家庭收益不行,经济拮据。实行精准资助政策以来,她每天获得营养餐4元钱,一年800元,大大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我今年就两个目标,学习支援西藏的姐姐,争取今年中考考进全县A类。”王亚婷信心满满地说。徐家堡初中校长吴江说,不仅依靠政府资助政策,学校还引进一些社会力量资助学生,西安一公司结对帮扶学校53名学生,西工大向学校捐图书、电脑等。依托于此,学校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交通补助、奖学金。

“我们要做到符合资助条件的建档立卡学生一个不漏地享受资助。”城固县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丁纪明告诉记者。为此,在实施贫困学生识别建档工作上,县教体局建立“四库”,实施“一生一袋一册三卡三表”精准资助模式,力促教育扶贫精准严实出成效。今年以来,该局主动与省市资助管理系统和县扶贫办联系沟通,对接交流,积极收集整理、梳理归纳精准资助各类基础数据信息,分别从“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学籍信息系统”中精准筛选贫困户人口信息、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2018年春季学期学生信息,及时与学校上报的信息数据逐一比对,精准识别。将比对出的学生数据下发学校,由学校逐一核查、核实、补缺补漏,并及时上报变更数据,保证了上下数据、线上线下数据一致。同时,建立完善春季学期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花名册,做到更新及时、信息准确、底子清楚。经过比对、核查、核实,建档立卡户学生均享受现行资助政策,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截至目前,城固县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062人,“免、补、助”资金共749.8万元。其中,未脱贫和2016年及以后脱贫的按最高标准享受了资助,2014、2015年已脱贫且继续享受政策的按一类标准享受了资助。

不让一个适龄孩子失学辍学

今年春季开学时,14岁的双溪镇九年制学校九年级学生姜涛未到校报名。这可急坏了班主任石栋文,他马上打电话给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差,不愿继续上学,于是家长送他去了汉中一家餐厅打工,也能为家庭增添收入。校长曹国栋知道后,打电话给姜涛,反复劝说其回校学习,但其表示不回来。3月12日,学校一行四人开车又到姜涛家中对其家长做工作,但家长态度坚决,表示不会让学生返校。当晚,教体局驻村工作队也到姜涛家中,反复做家长工作,没有丝毫的松动。随后,学校又赶往汉中找到姜涛,当面劝其回校读书。县教体局局长赵西岗、党组副书记王建国为此事多次关心、具体安排。经过多方努力,3月18日姜涛终于回到了学校。

不让一个适龄孩子失学辍学,这是城固县政府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为此,该县实行“双线控辍保学机制”。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的通知》,建立了“七长”责任制,县政府与镇办、教体局与学校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镇办和村委会、村委会和家长、学校与班主任、学校与教师签订了控辍保学责任书,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镇办、村委会、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学生去向,对学生转出、转入、休学等流动情况登记造册,记录详实。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要求各校每学期至少核查一次学生学籍,确保人籍一致。

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对于能够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安排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于学习和生活上需要特别支持、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安排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于需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由辖区所属学校制定送教上门服务方案,定期送教上门。

为孩子成长擎起一片晴空

特殊教育扶贫是教育扶贫重点之一。城固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们走进分布全县的残疾孩子家庭了解情况,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方案。娜娜(化名)是个智障与肢体多重残疾的孩子,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该校副校长张巧凌的耐心细致帮扶下,孩子从不能安心读书写字,变成慢慢地会歪歪扭扭地写字了,没人搀扶能独立去上厕所、会换衣服……张巧凌说:“拯救一个残疾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发出一分光和热。特教扶贫要为孩子成长擎起一片蔚蓝的晴空。”

上元观小学张兰老师是教育上的“名人”,因为她曾经获得汉中为数不多的“马云乡村教师奖”。近两年来,她关心帮扶学校留守女生,向三至六年级273名女孩开展了关爱女生工作,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张兰发现,四年级女生身体发育就很好了,可是很多留守孩子爷爷奶奶照顾多,缺少父母的陪伴,不懂得自我护理的知识。为此,她邀请汉中的专家、县妇联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活动,自己向女生开讲座,讲了“如何做优雅女生”“爱的驿站”等讲座,并为女孩们提供了卫生巾、红糖等。“今后,男生也要参与进来,也要让他们了解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张兰说。

这些帮扶得益于城固县教体局提出的“六+”帮扶模式。“强校+”,组织城区36所学校结对帮扶59所贫困村学校及周边村学校、教学点、幼儿园,推动校际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名优+”,发挥750名省市县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传帮带作用,结对帮扶2250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大手+”,落实校内教师和学生结对帮扶长效机制,4357名教师结对帮扶6201名贫困学生,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对贫困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励志教育。“高校+”,加强与西北工业大学沟通交流,扎实推进“双百工程”。西工大捐赠科普图书1000册、50寸教学用创维电视30台,13名研究生到南北二山五所中学支教,举办“连心共建,携手前行”联合党建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受到师生欢迎。累计派出80余名校长、教师到西工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学习培训,开拓眼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南通+”,在苏陕交流中与南通市建立七个方面扶贫协作,双方互派校长、教师挂职锻炼、支教交流,南通方面以多种形式资助贫困学生。“党员+”,开展“主题党日+脱贫”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党员教师立足自身岗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亮身份、表承诺、做示范。

不仅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帮扶,县教体局还按照县上统一部署,把深度贫困村付家院村确定为包扶村,派出优秀干部长期驻村工作,帮贫困户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

作为第一书记的叶伟平无法忘记,两年前自己来的时候山区道路一下雨下雪就不容易出门,自己骑摩托车还被摔得躺了几个月,很多人吃的是山崖下渗出的水,住的是土坯房。在局里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让付家院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15公里的通村公路在大山里平坦畅通,完成了村组自来水蓄水池和管线建设,全村群众都吃上自来水,新建了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尤其村口整齐划一的移民搬迁房,解决了全村51户贫困户111人住房问题。

条件改善了,他们把眼光盯在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上,引导全村广大贫困户以发展产业为主线,使群众长期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以“食用菌、生猪、土蜂、三木药材”为主的四大产业。为了帮助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群众解决难题,这些产业将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棵棵“摇钱树”。

城固县教体局举全局之力对包扶村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坚持干部包扶贫困户制度,实施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全局77名领导、干部包扶了87户贫困户,坚持每周入户开展扶贫工作。全村2018年拟脱贫48户151人;2019年拟脱贫41户117人,兜底保障17户18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

“我理解的教育精准扶贫有四个方面,我们也是这样做的。”赵西岗告诉记者,精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个人的情况;精准资助政策要落实到位,不能走偏;教师与学生之间默契地配合,要根据孩子性格、学习情况等结对帮扶,有利于促进孩子发展;学校间帮扶上,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稍显薄弱,城区学校需要从师资、经费等方面精准结对帮扶。“当然,这里面更重要的是责任,如果每个老师、每个校长,包括局机关干部有了责任心,我们的教育精准扶贫就会越做越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将教育精准脱贫进行到底,坚决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教育的期待。”赵西岗局长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