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校为主体进行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和育人的一种内在需求,更是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课程体系特色化方面作了大量探索,构建了“蒲公英”课程,孩子们在丰富的、阶梯渐进式的课程滋养下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各自落地开花结果,形成各美其美的景致。

记者:众所周知,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换言之,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陕师大实验小学构建的“蒲公英”课程,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思考?又是如何建构的?

罗坤:社会和家长对差异化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色和创新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打造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创建什么样的教育特色成为关键。我校是一所仅有5年的超常规发展的民办小学,为了打造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品牌示范学校,在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创建一所真正属于学生、适合学生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校,课程改革首当其冲。

蒲公英的种子靠风来传播,只借助小小的力量就得以繁衍生息,风轻轻一吹,像伞一样的绒花随风而去,每一颗种子都会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蒲公英的精神也正是教育的精神。我校课程体系命名为“蒲公英”课程,象征着学生、教师在“蒲公英”课程的滋养下得到全面发展,带着梦想飞向各自美好的未来!

“蒲公英”课程重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结构进行统整,使三者之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课程结构。“蒲公英”课程在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原则的基础上,以“人”为基础,知识为核心,逐步实现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课程的减负增效。为了保证课程结构的系统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我们提出“夯实基础,个性发展,整合拓展”的课程设计理念,搭建了涵盖三大内容维度(人文—社会—科学),三大主体课程(学生—教师—家长),三种课程类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成长课程)以及五大学习领域(语言与交往、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思维与创新、运动与健康)的“蒲公英”课程体系。预期通过“蒲公英”课程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让学校内的每一个个体和生命在课程的滋养下都得以成长,享受幸福和阳光。

记者: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等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了宏观的要求和指向,而每所学校的校情、师资、学情等不尽相同,校长也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何将各个方面统筹考虑,具化成符合学校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对校长领导力和办学水平的考验。

罗坤:是的。在课程建设中,校长首先要紧绷“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应该如何指引课程建设,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去支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这根弦。其次,细化并让全体师生认同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培养目标,并将细化的内容渗透到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在课程改革中,我校在综合分析校情、学情、优势学科、校园文化特色等基础上,在“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构建统领全校发展的“蒲公英”课程体系,主要通过“蒲公英”课程的“细化”和“筛选”功能,实现课程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统筹和引领,最终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

其中“细化”主要是指将通过课程实现对学校核心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关键要素的提炼和补充,将课程中的价值追求渗透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学校管理文化中,把师生视为管理的主体,体现了课程中重视孩子的体验及立场和重视教师的思想;在教师文化建设上,把营造有温度、人性化的教师管理理念作为主题思想,建设了和谐开放的组织文化和共享多元的绩效文化。而“筛选”则主要是通过课程改革寻找出学校工作中哪些方面需要强化,哪些需要改革,哪些需要剔除,哪些需要弥补,通过“蒲公英”课程优化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进而引发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变革和发展,最终把顶层设计落实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细微之处,实现了课程的全面引领。

记者: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理念强调适性教育,其核心意思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课程,是“一人一张课表”。

罗坤: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学校要兼顾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发展权,从而培养学生鲜活的个性,是实验小学应有的义务。

“蒲公英”课程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也是尊重学生成长、突出个性选择的课程体系,所以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版块中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优化、校本化处理的同时,增加了学习的选择性,如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对学习评价的选择。在增加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上,各学科在优化学科内容的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级化处理,如语文阅读中将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学业情况进行难度分级;数学学科中通过分级任务设计单,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任务。在学习方式的选择性上,我们按照必修课、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的方式实施每个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计划。在选择性必修中进行了跨年级选修的尝试,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每周五下午还进行全校的走班性教学,学生在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

成长课程则围绕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的相关要求,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化、体验化课程,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再次实现自我的个性化成长。

为了全方位分层解决学生在小学阶段面临的各种学习问题,开发学习潜能,发展良好个性,我们创建了西北首家学习支持中心。中心开设五年来,成为国内首家在普通学校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认知辅导课程的专业部门,已经累计为200名左右的学生提供了近1万次的个性化认知课程辅导。中心还开设家长咨询课程,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真正做到了不让实小的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掉队。

记者:课程是否有效,关键是在于教与学。在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学校作了哪些探索?

罗坤:三种课程,作了不同的探索。基础课程是在主题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拓展课程,是在走班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成长课程是在活动化课程平台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在国家基础课程的框架下,2016年,我们开始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确定了由小学科逐步拓展至大学科的课改思路,率先开始了对美术课程的校本化探索,在一年级开设了美育课程。相对传统美术课,美育课中,学生是核心,充分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出发,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条件,通过作品展现学生内心感受。

2017年年底,对基础课程的探索由美术拓展至体育、信息、科学等综合学科。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通过主题单元教学优化课程结构,节省课程时间,避免学科内容的交叉重复,如我们开发了信息编程课,进行了“一带一路”主题下的综合学科融合,在高效完成课标的基础上,拓展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在学习方式上,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课堂中学生是核心,学生的体验是出发点,教师成为引导者。尽可能丰富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开发各种的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

学校开设的包括击剑、舞蹈、民乐、管乐、陶艺、茶艺、戏剧在内的50多类拓展课程,由82位省市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周五下午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实行全校性的走班教学。

在成长课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把实践性活动和主题活动作为课程形态,促进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社会和生活进行深度融合。在实践体验课程中,利用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和主题,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如博物馆课程、健康饮食课程、周末由家长少工委组织的多种形式的体验课程、职业体验活动等。在主题活动课程中,主要是开展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实小朗读者、十岁成人礼、“红领巾看丝路”、 “红领巾岗位招标大会”等,增加学生的成长体验性,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和自主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记者:教师是运行课程的中心,学校是如何建设一支保证课程质量的教师队伍?

罗坤:一是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最优先、最有价值投入的工作,打破了“零敲碎打”的教师培训模式,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建立了“高目标·大课程·微教学”的教师培训体系,设计了涵盖14个教师专业领域、30个课程专题的教师发展课程体系。邀请专家驻校指导,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二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搭台子、铺路子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多样的学习研究空间,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深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仅2017年,学校为教师“搭台子、铺路子”近20次,我校30余位教师与名师同台竞技,陕西省乃至全国教育专家、学科名师33人次走进我校进行示范教学。建校五年来,我校共培养出省级教学能手2名,市级教学能手4名,区级教学新秀3名,中级教师十余名。三是探索实施薪酬改革制度,完善岗位聘任制,合理配置教学、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四是建立了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

记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单凭学校力量和资源可能远远不够,借力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实施好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方面,学校有哪些可提供的经验呢?

罗坤:我校是陕西师范大学附设的一所实验型小学,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陕师大优质的科研等资源,组建了“蒲公英”课程专家引领团队,就学校课程方案的整体规划、科学性、可实施性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和把脉;在打造优势学科建设、开发校本教材等过程中,陕师大相关专家就学科建设方向、具体方法、实施步骤等进行全面跟踪与指导,保证了“蒲公英”课程体系的方向性和权威性。

我们还积极与省市两级的教科所、教师进修学校等教研机构紧密合作,争取一切可利用资源,营造宽松的课程改革外部环境,减少课程发展阻力,同时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就课程相互切磋搭建并提供广泛的平台。

记者:课程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教师专业化和学校特色化发展。实小的课程建设成效如何?

罗坤:我们于2016年初提出“蒲公英”课程理念以来,“蒲公英”课程实现从无到有,从框架到实质,从全面覆盖到特色逐步彰显,受到了国家、省、市教科所等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有这么几个方面变化很大: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课程建设中,我们构筑了创新型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以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校荣获“全国首批体育工作示范学校”“陕西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西安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星光特色教育戏剧课程示范校”“最佳艺术教育学校”“青少年英语教育戏剧研究院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是教学科研取得明显进展。课改以来我校在课题立项、获奖数量、参与人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7篇;成功申报西安市十三五小课题8项,位列莲湖区第一;近300人次教师在国家、省市区举办的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我校王珊、许程等15位老师作为全国教材编委,编写了《少先队活动》教材; 32位教师参与编写了全省的《爱国主义读本》,现在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三是带动家长成长,形成教育合力。在“蒲公英”课程体系下,学校成立了全国首个“家庭少工委”组织,开展300余次家长特色课堂,80余次红领巾假日活动。周末的“假日小队”、周内的“亲子课堂”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学校教育理念内化为家长行为,转化成家长支持、理解学校的实际行动。

四是学生快乐成长,享受幸福学校生活。“蒲公英”课程着眼于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让实小学生在课程中有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我们不断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建校后累计一万多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仅2017年实小共320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综合素质展示及比赛中获奖。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信、乐学、阳光、向上。毋庸讳言,实小已成为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