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应全面体现育人情感与人文关怀,将育人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利用开放性、探究性典型素材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健全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使每一位学生在体验多元化学习乐趣的同时逐渐养成乐学、善学的习惯。

一、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将语言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

如:I stopped teaching and( )it up. Inside were the“Verbs”shirt and a( )from Freddy's mother.“Freddy passed away on Thanksgiving. He wanted you to have this.” I told the story to the class. As sad as it was, I couldn't help smiling. Although Freddy was taken from us, we all( )something from Freddy.

这篇选词填空要想准确解答就必须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深刻体会选项单词在文中的语意,学生首先要理解文本大意,然后凭借长期积淀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受中外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等影响,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仅凭语法、固定搭配很难进行解答。因此,引领学生学习时要尽可能选择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感知语言,认识西方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进而领悟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内在差异。

二、利用开放性与探索性文本,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双考试题明显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特点,且素材选取也别具一格,既包括连续性阅读文本和非连续性阅读文本,又筛选大量贴近社会生活内容的文章。为了有效应对双考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大量开放性、探索性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引进西方基础教育阶段已取得的有益成果。2000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PISA学生测试新模式,这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素养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师要充分借助PISA测试理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探索、合作分享。教学素材既可以是科普类短文、产品说明书、宣传海报,又可以是销售报表、统计图等非连续性阅读文本,这些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强信息提取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判断、归纳、反思和评价能力得到训练。

三、融合中西文化之精华,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的情愫

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文本式传承符号,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外国文献,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更有利于在取与舍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学习西方文化就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为我所用,切不可盲目全盘西化。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正确成熟的“三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爱国爱家爱人的基本情愫。

交流与沟通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归宿和目的,而培养语言的科学素养是英语学习的核心。教师要以文章为依托,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巧设情境,使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中健全的人格得到重塑,优秀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学会客观公正的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在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学会包容,懂得取舍,提高中外文化的鉴别与赏析能力,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