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互利双赢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优化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绝佳途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一个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积极进行教学创新,让物流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等与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

【关键词】校企合作 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创新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各项事业中教育是应该优先发展的,在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方针引领下,高校应注重内涵式发展,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方面,不断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互利双赢的办学模式,也是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好途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教学体系应更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致力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提升专业的教学效果。物流管理专业是大专院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其目的是培养有相应的工科基础知识,熟悉法律法规,有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实务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物流专业教学的创新能够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有效联通,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校企合作教学的现状

1.校企合作的实践及其问题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四种合作模式:(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以企业订单为主要依据,实施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等都依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以实现“产销无缝对接”。(2)建立实践基地合作模式。高校与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顶岗实习,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是用实践检验理论的一个学习过程。(3)参股加盟合作模式。为了配合企业扩大规模再生产的需要,高校加盟企业的生产过程,形成产、学、研的三方协作、互动。高校分担企业发展经营的利益、风险,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实践指导;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应用的空间。(4)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是相对比较简单易行的,企业管理人员有实践经验,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师傅。

但是,目前校企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合作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2)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3)资源配备的冲突。校企合作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具体问题:实践平台、师资和教材。企业因自身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没有足够的资源用于学生实践。高校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够,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教学生。高校传统教学中缺乏对“校企合作”的针对性指导,在企业实践过程也往往没有成文的教材可用。(4)管理体系不完善。因此,校企合作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待加强。

2.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特点

(1)物流专业教学与企业运营有很大的互补性,适于开展校企合作。在高校方面,物流专业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为社会培养基层、中层的管理人才,使之能够在制造、服务及第三物流等领域从事运输、仓储、配送或信息管理、组织人员配备等具体工作。在这样的教学目的下,高校的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很难满足真正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软硬件配备上,高校远不及企业完善和具体化。在企业方面,由于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企业专业的管理理论却明显不足,急需大量的实践操作员工和专业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以整体提升员工的物流产业理论认识,解决企业在管理经营方面的问题。所以,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能够让高校获得大量教学资源,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其就业机会;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和理论指导,能够带来校企的双赢。

(2)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尽管各高校都有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意识,但是在具体的校企合作流程上,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组织模式、内容体系都不够完善,表现为:①缺少考量标准。在实践中,由于刚刚开始考量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比重分配不够合理,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目标、层次等都缺乏具体的考量标准和要求,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②校企合作的教学组织模式单一、僵化。单一模式的校企合作难以调动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环节,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按照固定模式操作完成流程。③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实践教学是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方面,高校应在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上积极调整,与时俱进,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真正能够用得上的人才,也让学生真正获得对实践教学的认同。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物流教学的创新举措

1.创新物流专业教学目标体系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同样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关需求和期待。实践教学也是以此设定基本目标,同时要兼顾企业的实际需求,平衡教学目标和企业实际利益的关系。校企合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基本优势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就业的适应性。所以,就物流专业来说教学目标体系的创新就是要在实践教学目标中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就业能力这三方面的目标指数,借校企合作的实践重点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加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评。

2.创新物流专业教学组织模式

为了切实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达成物流专业的教学效果,高校应成立专业的校企合作指导中心,对物流专业与企业的合作进行战略规划。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科学的组织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物流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因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其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物流专业教学应该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对于通识知识、基本能力的教学应采用集体教学模式,以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对于具体的物流实践操作环节教学,可依据不同潜力学生的需要,将其分配到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但减轻了企业指导实习学员的压力,而且可以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具体的专业知识、技能,便于学生发挥特长,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对于特别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还可以分配到能够激发他们创造能力的岗位,进行差异性、特异性教学,以培养物流专业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共同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3.创新物流专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发展是高校各专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创新过程中,内容的调整和变革不可或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物流专业应把握良机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让物流专业学生充分接受包含认识、学习、模式、实训、实习、顶岗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物流专业知识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物流专业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的融合,增强教学内容与校企合作模式的融合度,科学、合理地覆盖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等各个环节,以达到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效果。

4.创新物流专业教学阶段划分

物流专业非常重视教学、实践的阶段性和持续性,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要把握机遇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的阶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依据校企合作平台的具体情况,调整实践教学的时间和阶段,并根据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确定校企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阶段。比如,科学设定基础学习阶段、工作模拟阶段、生产实践阶段、顶岗实践阶段等,这样的划分能够让校企合作更合理,学生可以在企业累积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循序渐进地发展业务能力、就业能力,提升竞争能力。

5.创新物流专业教学的沟通、评价、反馈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情况的沟通、评价、反馈也是重要的方面,所以合作双方应专门安排负责这些方面的人员,建立校企间的密切联系,把控教师、学生、资源配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进行约束,并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对整体教学成果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高校应用型转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物流教学应从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成效,促进物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禹华平、杨海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分析》,《高教探索》2016年第S1期,第96-97页。

[2]杨跃辉:《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年第38卷第11期,第150-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