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总结了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限制因素,并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核心目的是通过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ERP环境 会计信息 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多数大型企业会通过信息及网络技术进行资源的管理,并融合了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通过ERP软件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效应,并促进会计计算机行业的稳定发展。然而,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对于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管理中,高校应该认识到ERP环境创设的重要性,通过该种软件系统的运营,优化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高质量的配套教学软件

研究发现,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业务处理流程以及会计职能与传统软件形式相比,存在着应用原理明晰以及操作技术方便等突出特点,然而,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却很难达到这种要求。同时,在一些院校中,对相关专业的设计存在着独立性的现象,缺少配套的教材,限制了人才培养方法的有效创新。在会计信息化教学分析中,课程的时间性相对较强,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在一些院校的管理中,存在着教学资源自给自足的现象,导致先进的软件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引入,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制约[1]。

2.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不足

在ERP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课程教学的系统性,教学主要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这些学生又以文科生居多,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内容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此外,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着力不从心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课程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同时,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然而,由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不全面,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对课程体系的整合带来一定的影响[2]。

3.师资力量不足降低教学效果

通过对会计信息课程教育体系的改革,在教学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学缺少有效性,降低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在一些院校中,很多教师来自计算机专业,对于数据库以及数据代码相对熟悉,但是对于一些会计知识的认识相对较少,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会计专业知识相对丰富、计算机专业能力却不足的教师,这些不足降低了教学效果,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制约。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方式

1.加强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伴随着ERP环境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教师队伍,逐渐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在教育革新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这种限制性的问题,高校在人才聘任的过程中,需要聘请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兼职教师,并建立丰富性、专业性的人才培养基地,逐渐提升教师队伍人才的稳定性,改善原有教学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展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同时,高校也可以定期外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使企业掌握最新的会计信息化知识,并逐渐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的限制因素,使教师逐渐提高自身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水平,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这些教学措施的改革及完善,可以逐渐改善会计信息化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促进现代化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稳定革新[3]。

2.转变以往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ERP环境的研究分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院校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推进网络化、财务化的信息管理方案,针对软件教育体系的操作进行管理策略的优化,展现教学革新的有效性,并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同时,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内容、业务处理流程、会计职能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逐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通过模拟ERP环境的创设,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及开展,强调学生的会计软件核算能力,为教学体系的整合提供保障。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强调学生的复合性,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对人才管理能力、设计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有效提升,使教育顺应企业的需求,促进教学专业的稳定发展。在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发人员积极与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促进知识间的相互沟通。在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之后,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以便为自己的职业化发展明确方向。

3.构建多元化会计信息实验教育体系

(1)分项练习

在ERP环境背景下创设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基本内容进行实验项目的创设,教师会将教学中的全部知识进行分类以供学生学习。例如,在ERP综合实训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次平台的创设,具体的练习方法如表1所示。学习过程中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使学生在分阶段学习的同时掌握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实验知识的认识,提高实验操作的整体价值。在课程内容细化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并增强学生对企业运行状况的认识,缩短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为学生职业化的发展提供支持[4]。

(2)角色扮演

在分项课程练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掌握了专业性的会计信息化操作方式,教师为了在实验中加深学生对会计信息化流程的认识,可针对不同的岗位,为学生进行企业部门分工状况的模拟。例如,在某次实验活动中,将4~5名学生分为一组,角色分别为账套主管、总账会计以及出纳等。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共同完成会计业务。当学生进入账套后,会执行不同角色中的职能,这种活动形式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完成案例。通过这种角色化、情景化的扮演,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知,并真正地掌握会计人员的相关职能,提升职业教学的重要价值。

(3)综合实训

通过对ERP环境的分析,在课程教学体系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在角色扮演后,构建涵盖性强、业务精湛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方法,展现实训课程操作的价值性。在这种综合性的实训背景下,需要及时转变以往的手工会计操作方案,通过信息化流程的创设,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的认识及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5]。

(4)开放实验

在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将学生作为核心,积极构建开放性的实训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ERP软件使用过程中,高校可以创设专门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开放化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掌握ERP系统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素养。此外,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也需要与相关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掌握系统性的ERP资料,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进行ERP练习。此外,在这种实验课程教学环境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岗位责任,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保障。

4.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ERP环境下,为了展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价值评价,在教学体系整合过程中,应创设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考核的及时性。此外,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对ERP系统的认知,展现考核评价方法的专业性。例如,在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等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的构建,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为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保障[6]。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的会计信息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价值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识到ERP环境的优势,将其融入会计信息化课程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课程教学的最终价值。通常状况下,在课程教育方法改革中,为了实现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并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实验教育以及评价体系完善的同时,改善教学中的限制因素,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革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怡雄:《“会计报表制作及分析”实验教学探索——基于用友ERP环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年第9期,第280-281页。

[2]张娜:《企业参与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基于ERP环境下的研究》,《北方经贸》2014年第10期,第258-259页。

[3]汤万全:《济钢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应用》,《冶金财会》2012年第3期,第20-23页。

[4]梁红俊:《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困境及解决措施分析》,《财会学习》2016年第23期,第109页。

[5]张斯琪:《我国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型初探》,《商》2016年第33期,第165-166页。

[6]丁佟倩:《ERP环境下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用友特色课程体系为例》,《商业会计》2012年第18期,第113-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