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所有教育从业者都与民族未来直接相关,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校体育专业的良好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思想境界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全方位师资队伍。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化成长,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师德建设 教学水平 师资结构 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化成长的现状

1949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从未间断,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革新都有不足,优劣并存。因此,在高校体育不断发展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当前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

1.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的标杆和榜样,职业道德是考察教师水平的重点。21世纪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战略走向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些教师用自己的教育职责获取不当利益,有些教师将金钱放在首位,以金钱的多少决定投入精力的多少,有些教师甚至为了职称晋升进行学术造假。这些不当行为和现象都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师德师风,使人们对教师产生了不良印象。当前,有些体育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将传统体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忽视了太极拳、武术等的教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能动性,仅是简单地完成任务,敬业精神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制约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发展。

2.教学水平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大多为本科学历,从事理论科研的能力相对较低,致使体育教学水平滞后,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教学思路相对守旧,体育教学缺乏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教龄较短,缺乏经验,对教学理论把握不够透彻,难以用于实践教学。另外,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再加上高校体育专业师资短缺,每名体育教师需要担任多项工作才能勉强完成教学目标,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体育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3.专业化程度较低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每位教师在其所属专业上不断进步的过程,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全面成长的过程。教师应当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时刻保持创新意识。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专业水平不足,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人文学科等共性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建设一个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高效率的师资团队是高校努力奋斗的目标,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1.时代所需

体育可以提高人的身体机能和素质,锻炼人的精神意志。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其他梦想和目标才有可能实现。然而,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体育也是当前高校应该注重发展和关注的内容。体育教师具有榜样作用,影响着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在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社会环境下,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时代对体育的要求,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2.体育教师使命感的展现

体育教师肩负着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使命,为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跟随时代特点和潮流。故步自封,遵循老一套,面对学生不考虑任何新的可能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日益变化创新的体育教学了,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寻求更加贴合时代特点,遵循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同学生共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的发展。

3.高校良好形象的要求

高校形象是指高校在社会公众心里的面貌,包括高校一些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精神。高校形象是高校教学的灵魂所在,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质量,以及文化知识传承者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充分展现着高校的综合实力。高校之间的实力较量不应仅参照教学设备的先进程度,校园环境的优越程度或者是社会资源的多少,高校实力的根本较量在于其学生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程度。现在的竞争是为了大学未来的生存而进行的,必须认识到高校形象在发展竞争中的重要性,塑造个性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校形象,以获得公众认可和支持。高校形象是在办学理念、行为方式以及视觉等方面的体现。那么,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成长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人作为高校的主体,例如:管理阶层、师资队伍、高校学生都直接代表了高校的形象,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不仅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点位置,体育教师队伍的优化更应该作为关注和发展的重点,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举措

无论时代如何更替变化,身体强健永远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加强体育锻炼,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强健的体魄是未来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1.转变观念,健全体制

高校不重视体育,认为应把体育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陈旧的教育观念,上至高校管理者,下至广大学生都要转变这种传统观念。高校人才培养不能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输出,仅提高专业技能的教育是不全面且不符合教育本质的,素质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亦是重中之重,身体素质决定了个体未来能力发挥的程度。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化成长,就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全面提升高校体育评估制度的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保障体育教学合理有序进行和开展的依据,高校应积极促进体育评估制度的科学建构,依据科学理论成果设置评估的频率。在体育教学评估过程中,讲究真实性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化成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建立适当的约束机制

受重知识轻体育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能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责任感。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应当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加强同样需要制订相应的规则和政策,加强体育教学的监管力度,提高体育教学的规范程度。

(3)制订合理的师资引进规划

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促进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强大。人才优化是增强团队实力的最佳方法,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团队实力,需要根据校园文化和选择优秀教师的标准,制订规划引进优秀体育教师,这些优秀教师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保证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可能性和多向性。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

专业化是优秀教师的特征之一,高校体育教师的优化就在于其专业性的提高,体育教师应打破固有的非科学观念,例如,体育不需要理论指导,体育只需要长时间锻炼,体育与时代发展毫不相关,体育不讲究创新等。这些观念随着科学发展一一被人们所摒弃,没有理论参照的实践会浪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在陈旧过时的理论指导下,很可能导致体育教学出现错误。因此,体育并非不讲究专业与创新,其专业化不仅包括体育技能,还包括理论模式的创新。体育教学需依靠教育理念的指导,例如,学习理论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锻炼,不讲究方法的锻炼很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高校应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促进其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 语

体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因此,高校应将体育教学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师资力量的优化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体育专业技能和经验并非评估体育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和紧跟时代的信息技术同样是衡量体育教师能力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熊华军、常亚楠:《教师专业化内涵的质性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3期。

[2]刘冬良:《高校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3]高汝松:《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4期。

[4]苟晓峰:《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