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如今英语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高校需要对英语学科的教育进行有效评估,并建立起完善的评估体系,进而推动“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并实现教育目标。文章针对高校的教育现状,尝试构建有效的评估体系,为实现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双一流” 英语教学 构建体系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习主席在十九大中再次强调“双一流”

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统筹协调发展,通过文件各高校充分认识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应相辅相成,从而解决我国高校面临的难题。高校想要入选“双一流”不仅需要完备的教学课程、培养专业的人才,还需要建立严格的教学评价体系,而这些对成长中的高校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2.挑战——“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将从何抓起

目前,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对于高校的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大学的发展、科技园的发展等都有研究,但是对高校英语学科的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少有涉及。这说明高校还未将英语教学的评价摆在一个重要位置,英语教学评价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于这个过程的一个标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评价标准还可以起到反馈作用,将促进和改善“双一流”建设实施的进程。

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分析

1.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满足工作或出国求学的需求

目前,高校对于英语教学的评价主要参考期中、期末英语统一测试、全国统一性考试,如最具代表性的CET-4和CET-6,这也是学生毕业找工作必备的“小金证”。我国对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多次调整,目的是让高校大学生掌握的英语能力能够更具有实战性,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高校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价也是以这些考试为依据的,每学期都会统计通过四、六级考试的人数,有些学校甚至还会对通过的考生进行奖励。高校在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提高学生通过率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外部动机,这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这样的思维模式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提高的是学生的应试技巧和答题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其英语水平并不能满足工作或者出国求学的需求。

另外,高校的这种培养模式还会导致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内部动机减弱,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高校缺少的是针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英语教学评价,分数并不能作为英语教学水平的核心参考指标。

2.评价系统过于单一,缺乏“双一流”元素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用于“双一流”英语学科的评价。目前高校大多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比如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并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有清晰的认识。虽然有一些学校尝试应用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融入了学生的自我测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等,但尚未考虑到适应“双一流”发展的趋势,没有加入国际化的评价标准。

对于英语教学评价,一方面要和以往的教学评价作横向对比,一方面要和其他国家的英语教学评价作横向对比,这样才能达到国际化和世界化标准。

3.评价体系较少考虑“人”的因素

在教育评估的过程中,高校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主要是高校英语教师,较少涉及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专业外语人士评价。在“双一流”背景下更应该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国际化的人才不仅需要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也要对教育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反馈。另外,英语教学评价有多种评价方式,高校采用较多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习完英语课程进行评价,这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和评价反馈不同,这种单一模式的评价会忽略个体的需求,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构建“双一流”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1.“双一流”背景下应更注重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

提倡“双一流”学科建设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一个强大的学科是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是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体现在全国英语考试的改革上,高校可以予以借鉴。

(1)注重听力培养,创建双语课堂

教师可以通过对话、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及考核。评价过程可以采取阶段性测评的方式,每次课堂结束后,英语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测评,采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对话,或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进行评分。网络上有很多精彩的讲座都可以拿来作为考核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内容依据。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行评价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阅读离不开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进步,并将两者相结合作为考核内容,这种相结合的考核形式非常重要。

浏览外文网站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网站的形式主要是以新闻题材为主,如环球时报、纽约时报等。测评的形式采取阶段性测评,让学生浏览英文网站后写出英文评价或者是感受,看似是检查写作能力,实际上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以书面的形式得到了考查。

(3)创建真实语境,再现真实情境

在测评的过程中,测评者应以外教为主,创设真实性的对话情境。通过学生与外教的对话过程来测评学生的英语水平,考核形式可以采用一对一、多对一、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考核任务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及兴趣。

2.融入国际元素的评价体系

英语是国际化的语言,因此在“双一流”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化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课题研讨能力的培养,在此可以借鉴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来进行本科生的教学评价。

根据国际性热点问题组织小组研讨,制定实施方案。近年来国际性的热点问题有全球气候问题、全球恐怖主义、全球粮食危机、全球文明冲突与宗教冲突,这些问题也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中的常考话题,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应试能力”。定期进行热点问题的整理,然后组织小组收集文献,进行探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撰写出英文报告。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国际问题,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内部动机,积极主动查阅资料,培养其获取英文资料的能力。

3.“双一流”背景下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采取了人本主义的思想,要求高校英语教学测评应从学生角度出发,真实地测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展现形式不同,所以评价过程不能一概而论。另外,社会上的一些评价指标也鼓励学生去尝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最终的职业需求去考相关的证书,比如商务英语、雅思、托福等,在学生备考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考生的考试内容进行特殊考核,这也达到了协助学生的目的。

“双一流”背景下的参与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一流的英语素养,能够在国际平台上发挥英语的长处,教学评价的重心要进行适当的转移。从英语教师的单方面评价到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适当修改评价内容,达到学生和评价的配对。

结 语

“双一流”背景下,更应该关注高校的英语教学评价,这是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后的又一重大延续,也是我国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否是重点项目高校都应该积极投入到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英语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建立适合高校师生以及教学体系的评价内容、评价项目,把握机遇,评价过程中要综合国际热点问题,切实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出发,综合多元评价体系,多采用阶段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少用综合性评价。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内心感受,构建师生友好的高校英语教学测评体系,为我国高校达到“双一流”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Barbara M Kehm.“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Impacts and Unintended Side Effects,”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49,No.1,2014:102.

[2]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第3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