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体性强、应用面广等特征,其良好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对某一特定知识点的突出与多种资源的整合,将以往静态不变的教学资源模式变为动态,强调其在交互式环境中的开放性与变化性,这一教学模式必将在高校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 设计类专业 互动教学 微课教学

当前,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际、重宏观轻细则、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低下等问题,教学工作呈现程式化特征,教学质量不佳。怎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一条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改革路径,是当前设计类专业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微课在互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教育”即让互联网走入课堂,推动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对新的教育形态的创造。以往,高校过于看重在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与相关产品,却将互联网拒之门外;信息技术研发人员过于关注ipad、数字化教学平台等高新电子产品,而将智能手机这种常见的信息技术产品拒之门外。“互联网+教育”将智能手机“请入”课堂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手机上查找资料、观看微视频,并做相关练习、测试与讨论,这既是对信息时代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的迎合,又是交互式教学发展的必然走向。

“互联网+”互动式课堂允许学生在课内自由上网,以网页为单位的“碎片”知识结构取代了线性知识结构,探究学习类、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及表演类等丰富多样的微课,让学生在碎片化的微课资源中进行沉浸式互动学习,最终完成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构建。如果说“互联网+教育”互动教学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以及创客为表现形式的话,微课便是教学资源,慕课是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是教学方法,创客则是最终的培养目标。所以,微课称得上是“互联网+”互动式课堂教学资源的一种最佳表现形式。

微课在高校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注重交流与应用是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的目的,微课教学模式利用集中展播、点播、共享交流等方式,补充完善互动教学中的欠缺与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设计类专业特征,从教与学两个层面来展开。

1.从教学层面进行学习平台的建设,结合微课资源特征设计教学

从微课资源设计出发建设微课平台,其一,以已有课程资源为基础,以知识点与技能为核心,进行短视频教学资料的制作;其二,基于已有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渠道与方法进行创意创新型微课资源的开发。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学生的终身、随时学习存在矛盾,微信教学应对此予以解决,在进行微课资料设计时,既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保证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又要追求灵活性,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与方法。

2.从学习层面创设情境,对个性化学习方式予以强调

微课教学的受众(主体)为学生,在形式上,微课创建的是一种宽泛的学习模式,这是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体现,可提高终身学习的可行性。高校设计类专业既看重学生的个性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又将其专业技能、市场运作经验视作重点。从学习层面进行情境创设,对开放式教学优势予以把握,结合各类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学习课程的制订。同时,在平台中设置支持与答疑功能,对学生学习进度调整提供有效帮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微课在高校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选取高校视觉要素基础训练课程知识点,结合微课在专业互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进行视觉要素基础训练微课制作,教学设计内容如下表所示。

本微课以互动式教学为宗旨,通过5个教学环节进行施教。教学内容围绕视觉要素基础训练的问题进行组织。首先,让学生知晓所学内容的核心概念,再利用动画对问题情境进行模拟,以此引出问题,然后利用现场讲解、巧妙引导、点拨提示及问答等形式,逐步引出问题的正确处理方法,最后在测试练习、归纳总结、播放视频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掌握视觉要素设计在问题处理中的应用。

此教学方法与内容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高度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可以对学生的“听、视、评、悟”进行冲击,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小晶、张剑平、杜卫峰:《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第82-89页。

[2]范建丽、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第3期,第104-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