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新形势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应当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借鉴语言与内容的整合式理念(CLIL),倡导灵活和开放式的任务设计,从而使学生成为英语语言的有效使用者,在未来更好地支撑自己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思辨能力 内容与语言整合式学习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人文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J1629)。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高职英语教育也有了新内涵: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关注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索让学生主动融入的语言课堂,从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持续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质,改变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探索新形势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

1.在进行任务型语言课堂设计时,学习者因素需放在首位

(1)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和心理诉求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首先,我们应当选择正确的教材。所谓正确的教材就是能够关注新一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符合学生心理诉求的教材。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英语学习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便利时代,教师必须随时挑选新的内容作补充。通过解读教材文本最大限度地捕捉可以学习的内容,从教材中挖掘新知识,达到举一反三和有效迁移,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其次,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学内容应当对学生的认知构成一定挑战。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将可理解性的输入与可理解性的输出尽可能地在同一时段紧密结合,最大化地激活语言学习的知识存量。

(2)对高职学生来说具备思辨能力比完美发音更重要

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语音基础较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时已经18岁,原本的口音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生物解释论的代表人物Lenneberg(1967)和Lamendella(1977)认为,人体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大脑功能的侧化有很大关系,即已经成熟的“低层次话语系统”无法再建立新的发音“次系统”,因为边缘结构部分已经成熟,因而也就缺乏发展动力。虽然年龄问题不是绝对的,但年龄与获得地道发音之间依然存在紧密联系,尤其是在母语环境中,除去少部分语音模仿有先天优势的,大部分成年人的英语学习存在较普遍的语音石化现象。在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我们必须接受一部分学生带有本土口音的问题,不必过分追求语音语调的完美。

2.任务型语言教学应倡导语言与内容的融合式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语言知识,又得到思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1)英语学习中语言和内容二者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我们在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意义和形式

语言与内容整合式学习(CLIL)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于欧洲,这种双聚焦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并重。CLIL教学理念的产生与当时的全球化浪潮和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国际背景有关,而在当下,全球化的浪潮方兴未艾,我国又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倡议,这就意味着为了推动欧亚大陆与太平洋和大西洋完全连接的陆海一体化,形成陆海统筹的经济循环,国际化的程度只会与日俱增。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至少一门在国际化的职场上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通用语,从而提升国际职场竞争的砝码。与国外相比,我国对CLIL的研究起步较晚,欧盟各国之间由于天然的亲缘关系,他们相互之间学习外语比我们有着长久的历史,但出于国情、师资,以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生源的客观情况,我们不能照搬欧洲的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让学生完全接受双语教育,但却可以借鉴。只有关注内容,关注知识,才能在真实的、富有意义的交流中创设有效的课堂语境,在这样的课堂语境中,英语要同时充当工具和目标两种角色,而传统纯粹的语言教学仅停留在对语法句型这些文字符号的解码上,离开语境学习语法和词汇就好比植物离开了土壤,鱼儿离开了水。

(2)指导高职学生处理好考试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很多高职学生一入学就会询问英语期末考试及英语A/B级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情况,这种过度的应试心态是不利于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和提高的,虽然应试真实存在,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处理好考试和英语学习的关系,我们应当做用英语进行教育的教师,学生也应避免平时课堂懒散、考试前一周突击复习的情况,否则无法提高其英语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课的开设也形同虚设。当前全世界对英语这门学科的认识已经有了新的转变,我国英语课程改革在培养核心素养大目标的引领下,也有了新的动向。英语学习已不再局限于掌握一门语言,也不仅仅是承载信息和文化的工具,对广大英语教师而言,它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工具。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我们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语言测试,另一方面要不断地阅读、写作、聊天和思辨。同时,要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总成绩评定中的比例,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建议

(1)任务型语言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应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

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主要设计者之一,Savignon认为语言是一种行动,即语言学习者能够运用语言做事才是最根本的,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正是交际语言教学哲学思想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虽说主要是以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聚焦的步骤进行课堂活动,但本质上,任务型教学秉持的是一种开放的、兼容并蓄的教学方法,广大英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课堂实践经验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原则。

(2)学生英语基础存在极大差异,任务难度应有所区别

任务型语言教学也存在一个任务分层的问题,多数高校都是大班教学,因此必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比如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报名并测试筛选一个优势的小型团队,即由5~6个英语语言表达相对好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辅助团队,剩下的学生再分成各个不同的小组,每组选出组长,在课堂任务的实施中可以把相对难一些的任务分配给优势团队,简单一些的分给其他团队。英语使用程度也有所不同,优势团队要保证可理解性的全英语输出,其他小组在尽量用英语输出的前提下,可以允许使用“汉堡包式英语”。在学生这个年龄段,母语思维的舒适圈早已建立,加之基础薄弱,强迫其进行全英语式输出只会打击学生积极性,导致任务无法完成,适当放宽英语使用程度的要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这样利于促进意义磋商的密度,而更多的磋商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促进更多的强迫性输出,在不断地表达中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培养了自身的思辨能力。

(3)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反思中学习和探索行之有效的任务型语言学习任务设计

笔者认为,在实施任务型语言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是灵活多变的,教师需要协调好自己充当不同角色的时机和时间。此外,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并充分利用微课、校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等,通过视频、音频、自身流利的语言表达和接地气的任务设计创造多视角多维度的课堂语境,除了掌握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分析课堂的基础上确定什么是可行的,课程设计应该是课堂实践的系统化,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必将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实现双赢。

结 语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愈加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无论是文化教育产业还是科技经济等更为多元的产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英语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善、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的复合型和思辨型人才。新形势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只有顺应发展趋势,实行个性化教学,以语言与内容的融合式理念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和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支撑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会英:《欧洲新兴课语整合式学习(CLIL)的背景、视角与启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第87-91页。

[2]刘利平:《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第240页。

[3]文秋芳等:《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