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从2002年起就开展以自主式教学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改革,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自主式教学方式建立在“三自主”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需要一定的办学条件。本文以高校体育开展“三自主”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为基础,对自主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自主式

体育教育事业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关乎全民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理念的改善。在2002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开放式和探究式教学。由此,被称为“三自主”的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各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开展。“三自主”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将自主式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满足学生的自主要求。“三自主”教学模式被各高校接纳并实施以来,高校体育教学的自主式教学得到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重视,但是“三自主”教学模式与自主式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要得以完美实现还需要进行更多探究。

高校体育教学中自主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中自主式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三自主”教学模式实现,该模式在教育部明文规定后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在各高校的实施中因学校之间的差异呈现出较大的差别,部分高校能够很好地完成,但还有部分高校未能够将自主权交给学生。高校体育的自主式教学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教学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有限性决定了不同高校之间体育自主式教学的方式和实施力度。总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学中自主式教学呈现出可喜的持续发展态势,但是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其发展。

1.体育课程类别多而不精

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体育学习课程内容的基本条件是体育资源充足,要满足学生群体不同的体育学习兴趣就意味着要建设一个课程资源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库,开设尽可能多的教学项目。丰富的课程种类可以在数量上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需要,但是由此引起的体育教学项目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体育教学项目的设置需要考虑师资和教学硬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一味求多、求丰富,更不是为了高校之间的盲目攀比,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合理开设。

2.体育硬件设施不完备

高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教学项目的前提,大部分体育教学项目需要一定的基础设备作支撑。一般的高校都具备基本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包括健身房和足球场馆等。而部分高校尤其是地理位置偏西北部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高校,在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方面还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项目教学需求。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不足制约了自主式教学方式的开展。在体育器材方面尤其如此,如果开设的体育教学项目有拳击,学生可选择拳击课程作为自己的自主选修体育项目,但是若连拳击场地和拳击活动开展时所需的手套和护具都不能正常提供的话,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是会打击学生自主选择的积极性。

3.体育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教学师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基础是体育师资。高校的体育教学师资建设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在教学人员的职后培训上下工夫,应将体育教师的培训学习常态化。一方面,高校的在校生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自主式教学催生了更多类型的高校体育教学项目,需要更多专业领域的优秀体育教学师资力量。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长,高校的师资力量无法在数量上随之快速增长,就对在职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也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职后培训提出了高要求。体育教师在接受短期的培训后就从事第二专业的体育项目教学工作,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专业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折扣。因此,目前而言,高校自主式教学方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体育理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全民接受系统体育教学的唯一阶段,对全民的终身体育和素质体育意识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三自主”教学模式出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始,高校体育教学就取得了不可小视的优秀成绩。虽然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部分现实问题,但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成果里,可以看到是自主式教学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从“三自主”教学模式可以看出,自主式的高校体育教学必然是体育教育的重点改革领域,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及适龄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要求。这也是高校在体育教学上一次有价值的探索,自主式的体育教学让学生的诉求与高校的自主发展完美结合在一起,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自主式教学的途径

1.增强自主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自主式教学一般采用的分层教学,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水平分班,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学师资的合理分配。高校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时存在一定盲目性,而要消除这种盲目性带来的影响就要从加强体育课程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开始。体育课程教学无法进行严格的标准层级设定,学生选择教学课程时,对自身的体育水平和体育认知并不全面,因此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学生进行自主式课程选择时,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与学生积极沟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意向课程的水平要求进行合理选课。这种师生间自主式的互动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自主并不是完全放任自由,而是以提高因材施教和教学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之一。

2.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实施高校自主式教学方式的基础是有丰富的体育基础教学资源作支撑。“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进一步证明高校体育教学自主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的基础性体育课程资源。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指数量上的丰富,还要在基础的体育教学资源质量上下工夫,即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逐体育课程资源的多而忽视资源的质量。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在深度上要满足学生的持续探索,如在跆拳道的教学项目上,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给部分学生提供跆拳道竞技比赛机会,或者是与相关跆拳道培训机构合作,满足学生的考证考级需要。要在深度上去拓展每一个专业体育项目的丰富度,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项目的多样化需求,切合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技能需求。在体育教学资源的开拓上,还要避免部分不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出现,如部分高校出现的棋牌类休闲课程,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这些课程的出现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应谨慎开设。

3.提高体育教学师资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水平,在自主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理念影响最直接的来源就是体育教师,因此,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高校体育基础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在某一个领域内具有优秀的专业体育技能,还要兼顾在第二专业或第三专业领域的专业化,这在理论上和技能上都是相对比较高的要求。在校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非专业领域进行继续教育,可以选择与自有体育专业领域相近的专业发展,在理论上和专业技能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高校要积极开展教师职后培训,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体育教师的理念意识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常态化。高校开展自主式体育教学探索的主力军是在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是第一线的革命军,教师的水平高低和意识强弱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改革实际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将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常态化,使体育教师的专业领域多元化发展,才是提高高校体育自主式教学应用成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许万林:《对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第253-256页。

[2]刘铁:《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运动》(体育教育),2015年第10期,第78-79页。

[3]姚磊:《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处方式教学模式探讨》,《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7期(下),第113-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