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当代艺术在新的艺术发展环境下,应该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国际化规则,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油画的多元及复合性彰显已然成为美术类高等院校教学的新格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从技法上看有写实、超现实主义、写意、表现、抽象等。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特性,传统、现代、当代之间的错位与融合,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当代油画 教育理念 传统 抽象

在新形势下,油画教学的创作要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在世界绘画领域里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已成为重大课题,而“教学”与“创作”的关系在高等艺术院校油画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它们具有承前启后的延续关系,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相辅相成独立成章的审美关系。正确看待油画教学中的关系,对培养学生洞察力和油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功底和情感的作品就像一个没有骨架支撑的身体,而一个人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就不能称其为人。“教学”与“创作”的关系正是这样的。“教学”能引领学生运用科学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逐渐在实践中体会、领悟身边那些不易被常人看到的感动,用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创作出富有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的好作品。

观察事物的方法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信息资料随手可得,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相关素材。众所周知,好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情感的释放。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具备艺术性、技法性、历史文化性和稀有性。好的艺术作品是高价值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晶,渗透着艺术家的真挚感情,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特殊文化产品。因此,艺术家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的审美修养不是自然产生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视觉熏陶。发展当代艺术及构建当代艺术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本质上的。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通过借助身体活动(思、说、听、看、动等)传播信息,以达到交流目的的。因此,人的身体成了至关重要的媒介。可以说,正是它创建了我们所处的人类文明社会。离开了本源的身体,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天方夜谭。

学会运用“身体论”来观察事物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并不难,但如何发现与众不同的、真正能触及他人灵魂使人感动的事物,并能以好的绘画形式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成为感动他人的艺术杰作并非易事。例如,当我们吃美味的西瓜时,一般只在乎西瓜本身是否可口,而使它成为硕果的那颗种子却很少被人关心。这里培育者要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选择好的种子和土地,适时的耕种,全身心呵护施肥、修剪、灌溉,还要有充足的阳光照耀,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这样种子才会发芽,养分随着茎被输送到叶子,叶子吸收了大量阳光产生叶绿素,而叶绿素又吸收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成为果实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而被储存起来。这样周而复始,直至西瓜成熟。同样,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从发现好的题材开始酝酿、再观察、构思、选材、反复修改,最后制作,它是一个大而漫长的工程。一切活动源于“身体”本身,人只有通过身体活动,才能在认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在当今信息繁杂的环境下,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寻找那些被忽视的而又恰恰反映生活本质的重要瞬间,作为创作的源泉,主动去经营画面,运用好点线面,以及光色明暗节奏的韵律,以视觉语言充分展现感人、鲜活、美好的“事物”。

20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提出,人的“身体”是基础和中心的观点。人的精神或文化生活是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结构,理论的主题必须以主体——身体的存在为基础。“我”可以通过“我”的身体感知世界和他人,也能够领悟文化、艺术,以及一切知识。身体创作出的艺术可以反观自照和积淀,从而揭示那些潜藏的、被自然遗失的世界及存在的秘密。因此,梅洛·庞蒂解释说:艺术不是建构,不是人工技巧,不是与空间、与外部世界的精巧关系。它是身体真实感受的存在,一旦出现,它就会唤醒沉睡在视觉中那存在的秘密。“我”首先是以“身体”的方式来审美和生存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身体的触与被触。如空间的每一点包括深度,也都是在可见与不可见中秘密联结。对绘画而言,它真正的美学价值和意义都在其思想及画面的背后。

人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他的作用存在于身体与世界各种连带结构的相互渗透和活动中。知觉现象学在“身体论”的基础意义上确定了自为存在和在世存在的统一理念。梅洛·庞蒂还将该基本思想贯穿于绘画研究中,形成了运动、身体与视觉统一的艺术哲学。只有“置身于世界,画家才能把世界转换成绘画”。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将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与自身融为一体,去面对绘画而画出的结果。在经历了20世纪初期“百花齐放”的艺术发展和欧美各地艺术风格大融合之后,当代油画迎来了更复杂的发展阶段。

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西方当代艺术的关系,表现对象的关系等问题,以及表现媒介的选择,都成为摆在不同国家艺术家面前的难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预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语言和传统差异不仅不会被同化和抹杀,反而会得到复兴。

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绘画

人类历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时代,这既是现代科学新领域、新视野导致的文化发展趋势,亦是人类文化发展史按照自然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文学、艺术的新思潮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例证。“以形写神”也成为中国一大艺术特征,而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山水花鸟画中,另一艺术特征是注重线描,宋末虽然出现没骨法和泼墨法等,但那也只是把线条隐没了而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全球化、多元化、融合发展已日趋显著。受此影响,绘画艺术的发展理念已经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好的创作理念是使主体和客体产生关联性。现代多元化的艺术表现使观赏者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混乱,内涵丰富而宁静的画面,简单的绘画形式,使绘画作品表现的惟妙惟肖,给观赏者带来亲近感和参与感,从而使客体在特定空间交流中,实现美的艺术职能,感受美的存在。

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力求摆脱纯粹的、物象模拟的视觉体验,应追求心灵与笔墨的直接对应,使油画的表现内涵与外延相互融合。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各领域包括医学、建筑学、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的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如何更好地与世界接轨,被世界认可,也成为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热门话题。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中国绘画的国际影响力,不是表现在它被国际艺术同化,也不是表现在它改变自身特点与国际艺术混融。而是只有保持自身民族特点,才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艺术,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国际影响力。所以,中国绘画在发展中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是其发展和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结 语

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让学生掌握艺术表现规律,运用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客观的、真切的感受那触动灵魂的感动,捕捉那些被人遗忘的,不容易被发现的瞬间,用高度概括的形式感和细致刻画的灵动感来表现生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世界艺术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