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把多媒体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突出学生的主动地位,使学生在健康良好的心态下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及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动画演示,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特别是对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多媒体有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并逐步打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法。因此,我们在导课时,合理选择和利用好多媒体课件,设计好开放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感知知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结合动漫制作课件给学生讲述《小猴分桃吃》的故事,5只小猴分11个桃,通过动漫和教师的解说,学生形象地看到小猴分桃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这样的趣味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整堂课教学气氛活跃,学生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二、抓住时机,启迪领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应把握好时机,恰当呈现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在制作课件上下工夫,从设计方案、制作动画、文本音乐插入等都力求从学生兴趣出发,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时、分、秒”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钟表,把时针、分针、秒针卡通化。让它们在钟面上“跑”,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时针跑1格,分针跑多少圈?分针跑1格,秒针跑多少圈?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时针、分针、秒针边走边解说。帮助学生认识了抽象的时间概念。

三、恰当适度,突出重点

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交车上原有11人,到站从中门下车5人,又从前门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受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练习巩固和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由眼前的事物联系到生活实际,联想到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不能充斥课堂,不能取代必要的常规教学方式。应做到灵活运用,适时适度,相互补充,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重点内容。

四、操作思考,突破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教师通过”多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正符合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特别是在突破数学教学难点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计算”时,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展开班级讨论:怎样求圆柱体积?你能推演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这时教师再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并配上讲解。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有关圆的半径、直径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课堂探究情境中,尝试操作,教师再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操作推演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使每位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突破了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活动。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好呈现时机及演示解说方略,才能实现高效数学课堂。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新课标的全面整合,创造新型高效数学课堂,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