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充分利用引导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起诱发、点拨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几种常用的引导方式。

一、差异化引导

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律”教学时,在讲完乘法运算律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分别运用两种方法完成以下题目的计算:

4×12×5= 7×15×2=

4×13+6×13= 7×17+17×3=

然后让学生说说乘法运算律和一般计算方法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运算律的运用使得整个计算过程非常简便,而且计算结果准确。常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相对较为繁琐,计算结果也不是很准确。引导学生发现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以对计算进行简化,使计算变得简单,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

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来说,可以在进行新内容的教学时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对比,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体验式引导

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体验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保证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

例如,在对“概率的概念”进行学习时,学生对于这种新接触的抽象概念认识不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摸球游戏,学生在一个箱子里面摸取不同颜色的球,同时让学生自己判断哪种颜色的球摸出来的可能性最大,一人摸,一人记录,一人统计,最后总结出本小组成员在摸球游戏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通过摸球游戏可以让学生对概率的概念有更加清晰和直观的认识,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影响概率大小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样对于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可见,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概率的概念,在进行小组学习中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比式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教师对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培养学习能力,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时,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去练习,就显得非常枯燥,而且效果也不好。可以首先通过设计下面的题目进行引入:

4÷2÷3= 6÷5÷7= 9÷2÷5=

整数之间的除法运算之前已经学习过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23]= 6÷[57]= 9÷[25]=

利用第二组式子对整数除以分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进行讲解,这样引导之后就会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尤其是在自主学习方面,改变之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充当好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不断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更加轻松地获取知识,习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