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初中教学向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如何从观察视角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难题。

一、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观察环节,教师应当了解不同的学生课前准备了哪些内容,在课堂学习中观察有多少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及同学的发言情况,同时依据经验观察哪些行为是有效的课堂行为,在课后看他们是否能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在利用“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时,笔者在确认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后,要求他们利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①6[x2]-7[x]+1=0;②4[x2]-3[x]=52。学生根据配方法能够得到方程的答案。笔者又要求他们思考[x2]+[p][x]+[q]=0如何利用配方法进行求解,在[p2]-4[q]≥0的情况下得到方程的根。随后,笔者为学生讲述利用公式法如何求解方程的根,然后布置一些练习,观察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使其进行有效学习。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观察学生课堂反应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课堂需要哪些环节,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以及这些环节都有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还应当进行契合主题、思路清晰的讲解,同时利用板书为他们呈现出教材的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进行“有理数”教学时,笔者在备课中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即①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中的号码1363;②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5608。随后,笔者与学生共同观察给出实例,寻找其中的规律,通过查找教材内容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有理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不能够识别正数、负数和零,于是就配合实例为他们讲述其中的差别。课堂的板书书写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课堂授课,笔者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反应,把握好课堂节奏,实现有效教学。

三、注重教材与学生的融合,提升课堂观察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教材与学生的融合,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如何凸显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学的方式是否符合班级的学情,如何来检验课堂的学习成果。学生要将不懂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教师提升课堂观察的效果。

在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数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转化思维。笔者问道:“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笔者说道:“分式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与学生共同观察,对比分数的性质,改写为分式的基本性质。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让他们意识到分式是从“数”引申到“式”,而分数则是分式的特殊情况,再布置一些课堂练习,观察其课堂学习的效果,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转化教学思路

农村学生具有性格较为敏感、学习成绩一般、不自信等特点。在观察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学习。对于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合理安排座位,使每个人都能平等交流。

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笔者观察发现有些学生不爱发言,不积极响应课堂提问。于是改变教学思路,将提问式教学转化为自主学习,深入其中指导他们学习,为一些学生重点讲解。随后,笔者请一位学生上台讲述解题过程,指出其中的错误,让他再进行求解。通过第二次的训练,该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求解方程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求解,观察他们的错误共性,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其数学自信心。

总之,课堂观察是教师把握课堂的基本手段,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课堂观察,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究,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从观察出发,不断改进,使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断上升。同时,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观察方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