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特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基础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动作示范是一种常用的直观教学法。所谓动作示范是指教师借助具体形象的动作,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动作形象的认知。动作示范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自觉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结构和要领方法,整合学习思维,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动作示范要精选方位

初中体育教学包含众多动作内容,尤其是一些腾空、翻转等高难度的动作,这些动作需要教师亲自示范。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直观感知动作要领,准确把握动作关键点,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被激活。传统动作示范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正面展示,忽视侧面和背面的展示。这样单一的展示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动作要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选示范方位,开展全方位展示,进而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运动技能。

学习投掷时,教师选择了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学习内容。在介绍完实心球相关知识后,教师对投掷过程进行示范。首先教师将身体的正面面向学生,将动作分解,示范给学生看。学生虽然观看了教师的示范,但仍未掌握技术要领。教师再一次示范,特意将背面和侧面展示给学生看,一边讲解一边展示。通过教师全方位的展示,学生迅速掌握了动作要领。投掷实心球这个动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教师只为学生展示正面投掷动作,学生很难全面把握技术要领,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教师在开展示范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尤其要方便学生观察,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观看动作细节,掌握每一个技术要领。教师的示范既有正面,还有背面和侧面,教师要根据动作需要适时选择,全方位展示。

二、动作示范要掌控速度

方便学生观察、模仿,进而习得技能是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的终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动作示范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建立起直观的形象并借助模仿,逐渐内化。教师在示范时,必须注重对速度的掌控和把握。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能够准确记住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对于相对复杂的动作,学生仍然难以完全掌握。动作必须经过思维加工才能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特点,掌控动作示范速度。

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跳远动作要领,在对动作要领的回顾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顺势引入对蹲踞式跳远的学习:说一说你对蹲踞式跳远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动作进行示范。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跳远的动作要领,在分解动作示范时,教师着重讲解起跳这一动作,并放慢示范速度。而在示范助跑、腾空时,教师的示范动作较快。学生在观察中逐渐建立了对该技术动作的认知,快慢搭配的示范动作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在演示分解动作时,教师的展示速度至关重要。速度过快,学生无法观察到动作要领;动作过慢,难以激活学生模仿热情。因此,教师必须合理调控动作示范的速度。当动作比较简单时,教师的动作可以快一些,而当动作复杂、要领较多时,教师则要放慢速度,便于学生观察。

三、动作示范要保持距离

教师的示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还能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开展动作示范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有时教师示范的动作有一定危险性,如果不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很容易造成误伤。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必须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体育动作示范过程中,适当的安全距离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

学习排球时,教师首先展示排球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排球,并通过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排球比赛规则。在练习垫球这个动作时,教师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同时让学生往后退五米。学生一脸茫然,但还是照做了。等到教师示范的时候,球落到了学生面前不远的地方。学生惊讶地说:“排球的弹力好大呀!我终于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我们后退五米了。”在这样的安全距离下,教师尽情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放心观看。在示范过程中,学生人数多少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学生人数多,教师在示范时,必须增大安全距离。学生围绕着教师站立,观察示范动作。增加安全距离,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体育素养,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终极诉求。教师示范是实现这一诉求的重要方法。动作示范时,教师要从不同维度入手,开展多元设计,精选动作示范方位、掌控动作示范速度、保持动作示范距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优化动作示范教学方式。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清晰认识, 巧妙借助动作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动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