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来表述。如果能用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说明思维清晰有序。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说起。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呢?

一、有效表述方法指导

课堂上我们有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认为说的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多做些题目效果好。还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认为让学生说还不如自己说。这些都是错误做法。我们应该用规范的语言去引导、帮助、训练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对子学习,对子之间的学习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述,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交流表述呢?

(一)在导学案编制时注重引导学生规范表述。

(1)解决问题的导学案中我经常这样训练:通过读题我知道了( ),根据( )和( )可以算出( );再根据( )可以算出( )。通过第二次读题我知道还可以这样想:( )。我们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能规范地表述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子交流时就会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进行交流。

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例4“一瓶药共120片,每日2次,每次3片,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第一环节: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再画一画或者圈一圈找出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读题我知道,根据( )和( )可以算出( );再根据( )可以算出( )。通过第二次读题我知道还可以这样想:( )。第二环节:对学(课内完成)。对子1:我是根据( )先求( ),我是这样列式的( );再根据( )可以求( ),我是这样列式的( )。对子2:我和你的方法是一样的;或者我和你的方法不一样,我是根据( )先求( ),我是这样列式的( );再根据( )可以求( ),我是这样列式的( )。第三环节:群学(课内完成)。组内交流,然后小组进行分工,做好大展示的准备。第四环节:展学。各小组上台进行展示。

(2)在计算教学的导学案编制中我们更注重“学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会用语言交流,知道不能只交流最后的计算结果,而要交流计算的过程(也就是算理)。我这样进行学法指导:①怎么算?②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③还可以怎么算?(促进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对子交流的时候学生就会朝着这几点去表述。学生在“独学”的时候根据计算交流的步骤进行思考,那么在对子交流的时候,他们就有话可说。

(二)在对子交流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低段开始我们就这样有序训练学生表述,学生慢慢地就养成了用严密、简练、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交流表述问题的习惯。

二、耐心倾听促进表述

独立学习、对子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要耐心倾听,耐心等待学生把话说完。反思课堂教学,在学生表述结结巴巴、不够完整、不够流畅的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没有耐心去倾听,任意打断学生的表述,迫不及待地把结果说了出来,或者是换别的同学回答,这样缺乏耐心的倾听,以后学生会不敢说,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思考能力和表述的愿望。我们如果耐心倾听会发现学生的优点,也会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耐心倾听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学生的不足,就可以及时正确引导。只有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才会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规范引导促进表述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正确、完整、精炼,叙述有条不紊。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说。例如:在教9+4时,教师先用小棒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让孩子们跟着说:9加4等于几呢?因为9加1等于10,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所以9加4等于13。接着,学生学着说,边摆边说,同桌互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算理,有利于更好地学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表率作用,对每一个概念、名词、法则、规律等,要求教师做到推理清晰、逻辑严密。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思维,语言的交际过程同样依赖思维。我们只有平时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述,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