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堂革命”的内核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培育道德修养和学科素养的双重使命,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时,理应关注学生成长、关照生命质量,让课堂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一、回归常识,让教学紧贴生活

镜头一:陈先生过春节全家到体育馆打羽毛球健身;镜头二:李先生全家春节赴海南旅游。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何过春节?学生最有发言权。老师让学生谈谈过春节家庭消费的具体事项。同学们的“神经”一下子兴奋了,纷纷打开话匣子,更多的“镜头”进入了课堂。镜头三:陪家人赶集、逛商场置办年货,买零食、衣服等;镜头四:备足米面肉蛋菜,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镜头五:观看电视“春晚”或看贺岁大片等;镜头六:带上礼物回老家看望亲人;镜头七:趁寒假参加特长(补习)班;镜头八:逛书店淘几本好书……过春节的方式不再拘泥于教材上的陈先生、李先生,一下子变成了张同学、王同学的体验分享,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旁观、旁听者,课堂顿时变成了各种观点的“聚集地”和意见的“交流场”,熟悉的过春节话题,让学生对有关消费的知识产生了兴趣。

归纳还原生活,提高收获感。情景展示贵在深入分析,通过与生活接轨,与教材合拍,促使学生“触摸”身边的经济学常识,通过层层诱导,归纳生成,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回归本分,让课堂变得鲜活

关注情感,激发生活热情。面对“三不管”(老师不敢管,父母舍不得管,外人不方便管)的新一代中学生,他们自尊心强、自制力弱,教学若“目中无人”,缺乏与学生情感的“共鸣”,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完美,也难免遭受“冷遇”。基于此,课堂上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教育实效。

对话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是新时期学生的群体特点,从消费偏好上亦能体现。老师要从个性、共性、人性以及经济理性对学生进行引导,呼吁学生好“面子”,更要讲“里子”。

三、回归初心,让思维得到激活

思想政治学科的灵魂在思想,培养学生会思考、有思想,理应成为教学的“初心”。智能时代,信息剧增,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洞穴”中,犹如“井底之蛙”,最难解决的问题通常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思维方式的禁锢。要突破这种禁锢,就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开始,努力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倡导独立思考,训练逻辑思维。预习和课堂自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唯书本、不唯权威,只唯真理,崇尚学术精神,教会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才是现代课堂的精髓。比如对从众消费心理和求异心理的评价,就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应该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具体分析。

坚持问题导向,培养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要教会学生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教材引用《蜜蜂的寓言》故事中的观点,要求学生对两个观点进行分析。这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恰恰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机会。

鼓励各抒己见,培养创新精神。“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的重要法则,笔者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三个方面设问,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不少同学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还有同学摆事实、列数据,多角度谈了对绿色消费的理解,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活跃课堂。

四、回归梦想,让生命走向“乐活”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的终极使命,让学生的心“活”起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立足当前教学,不仅要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更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做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做有理想信念、有知识修养、有人文关怀、有社会担当的人。

抱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青春宝贵,岂容浪费。作为高中生,肩负着国家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理应树立宏图大志,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练本领,强能力,才能不负个人青春理想,不负家人和国家的期望。对于未成年学生而言,最核心的消费观就是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以个人的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和成功回馈家庭和社会。

发扬勤俭节约,崇尚艰苦奋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少高中生,花钱大手大脚,消费追求品牌,学习平庸乏力,生活浑浑噩噩,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抛之脑后。为此,在课堂上老师抛出“艰苦奋斗精神是否过时”的话题,组织小组间辩论,引导同学们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争做时代有为青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再难,做则必成。相信思想政治教学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之时,必将是核心素养落地、学生全面发展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