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可敬的前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零分的故事,今天我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还原下这个故事。

我家小石头一向是一个比较自律的孩子,学习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所以我从来都没为他的成绩操心过。有一天,小石头放学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我甚至能感觉到他看我的眼神里有些心虚。在学校里肯定是发生了点什么,我等他主动跟我坦白。

这一等就到了晚饭后。小石头站到我的面前,很严肃地说:“妈妈,我有件事要跟你说。我今天数学考试得了零分!”一瞬间的惊讶和慌乱过后,我很快镇定下来。对自己的孩子,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即使再差也绝不可能是零分。“能把试卷给我看看吗?”我看完试卷,就判断出小石头应该可以得95分。老师打的这个零分让我很疑惑,这背后肯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我看了你的这份试卷应该可以得95分,为什么老师给了零分呢?”小石头支支吾吾地说:“考试的时候,坐在我后排的好朋友有一道题不会做,要看我的答案。老师说过作弊是不对的,可是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不帮他,他可能就考得不好,回去他妈妈会打他的。为了他免于挨打,我就让他看了答案,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这次考试我俩都是零分!”

从小石头的叙述中,我能感觉到他的矛盾与纠结。“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说完,小石头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连忙劝慰孩子:想帮助同学是好的,但是要讲究时机和方法,比如考试时是不能帮忙作弊的。你看,被老师发现了,你们两个都得了零分,你的好朋友回家还是要挨打啊!说不定他妈妈会因为作弊的事情更生气。如果侥幸,老师没有发现,你的朋友考了好成绩,虽然避免了挨打,但是没有检测出真实的水平,就不利于他以后的进步。所以,无论怎么看,在考试中帮助同学作弊都不是一件好事情。你当时应该拒绝他的请求,考试结束后再帮助他解决疑难问题。

听了我的劝慰,小石头的情绪逐渐好转起来。但我始终觉得老师的处理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于是,动笔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我向老师提了一些建议:以这件事作为教育的契机,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什么情况下可以帮助同学,什么情况下是不能帮助的,帮助同学的原则是什么?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我就收到了小石头数学老师的回信。回信中,小石头的数学老师写道:“看到您的信,我非常高兴,这是我从教多年来第一次收到家长的信。我决定接受您的建议,召开一次相关的主题班会,并且举荐小石头担任此次班会的主持人。”

一周后,班会成功举行。小石头回家的时候心情很好,自豪地告诉我:“妈妈,老师说我准备得很好!通过这次班会,我也知道如何去帮助同学。”

看到小石头开心的笑脸,我甚至有些感动——能遇到这样一位愿意与家长交流、愿意倾听家长声音且不断认真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老师,真是小石头的幸运,也是我们家长的幸运。直到小石头小学毕业,我们一直能愉快地沟通,在小石头的学习和教育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

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我觉得这其中有几个关系我处理得很妥当:首先,听到孩子的哭诉之后,虽然觉得老师的处理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但我并没有在孩子面前大肆贬低老师,很好地维持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同时,通过分析让孩子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其次,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并没有直接对老师的教育行为指手画脚,而是通过写信的方式将我对这件事的一些建议告知老师,从而让老师感觉我是一个尊重老师、也懂得教育方式方法的家长。

家长与老师本来就是平等的关系。而现实中,我们好多的家长和老师将这种关系错位了。在面对老师时,家长几乎无底线的卑微态度,只可能让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出现一条断裂的鸿沟。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但不是毫无原则的唯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