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收到了可儿的来信,可儿是在读研究生。看着她娟秀的字迹,我不由得又想到了她脸上洋溢的自信。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一年……

可儿曾经是我的学生,一个缺失自信的孩子。

她是转学生。第一次见她时,她躲在妈妈的身后,手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衣袖,眼里流露出对新学校的陌生和胆怯。

我知道她是从农村转来的。问她话,她用方言小声回应着。翻看她的数学书,发现书的封面已经破损,书角翻卷着,整本书皱巴巴的,里面的字迹倒还工整,只是错题太多。显然,她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一定不理想。看着她,我心里多少有些担忧。

记得我给她上的第一课是“两位数除法”,课堂练习,她错了一大半。课后,我让组长逐题讲给她,她看起来很认真地学,但错题依然很多。接下来的几天,我不动声色地观察她:上课时,她总是低着头,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点名,也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下课时,她不和同学玩,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遇到不会的题,就拧着眉头咬手指,也不问人。

这孩子一定有故事,想帮她就得先了解她。一天,我特意找她谈心,她开始不肯说话,怯生生地坐着,两只手紧扣在一起,眼睛一直盯着地面看,一种很紧张的样子。我笑着对她说:“地上有啥?小猫,小狗?还是什么啊,这么吸引我们的可儿?”她扑哧一下笑了,抿着的小嘴终于不再那么紧绷。接着,我拿出一个橘子,告诉她可以和我一起把橘子变成笑脸娃娃。就这样,我俩合作,很快就做好了一个橘子娃娃,可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也终于开口说话了:“我怕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我怕我不会说普通话,同学会笑话我;爸爸妈妈总是忙,不管我,把我托管了……”听着越说越小的声音,看着她低垂的眼睛、弱弱的表情,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行,得给孩子鼓鼓劲,帮她缓解焦虑,走出自卑。我握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对她说:“可儿,谢谢你能对老师说心里话。但是你知道吗?爸妈很忙,那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没有时间和你谈心,绝不代表他们不爱你;你还不知道自己有多棒呢,新来的同学中你最有语言天分了,相信不出一个星期,你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咱们班的其他老师和我谈起你,大家都特别喜欢你。”可儿认真地听我说着,拧着的眉头慢慢地放松了,眼神中有了一丝亮光。

从那以后,可儿看我的眼神渐渐地不再躲躲闪闪了,作业也写得很认真。我给可儿调换了座位,告诉同桌:要主动和可儿交朋友,下课带着可儿一起玩,可儿学习上有困难要主动帮助她;我和可儿父母沟通,多抽时间陪孩子,多一些亲子互动;我还推荐可儿参加“小主持人”活动……

慢慢地,可儿变了。上课时,坐得端端正正,眼睛一直追随着我,也常常举手回答问题;下课时,不再呆坐在座位上,而是和几个小伙伴在玩;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和同桌商量;看我的眼神也带着欢喜。看着孩子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自信,我的心里舒坦了许多。

回忆我和可儿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在想,当和可儿一样的孩子遇到困惑,无法排解时,自然会滋生自卑等不良心理。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心中的自信萌芽呢?我觉得,面对自卑的孩子,教师首先要满怀期待,真诚接纳孩子的不足,鼓励孩子正视困难,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其次,从细节入手,带动同学和家长,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重塑自我,建立自信。再次,要小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自卑的孩子内心更加敏感脆弱,要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地鼓励他们。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真诚地爱自己的学生,给他们心中播撒自信的种子,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改变,他们的未来也一定会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