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后,我带的理科班的两个女生来到办公室给我一张纸条,说是前一天碰到之前的语文课代表孙同学,因为时间太紧,孙同学只写了张小纸条让她们转交给我,然后匆匆忙赶车去省城的学校。

亲爱的王老师:

今天偶遇徐××和温××,就想着写些东西给你。在那个学校也呆了两个月了,成绩不稳定,但我感觉我现在很努力啦,没有手机,晚上基本在12:30睡觉。在学校吃好睡少,学习还可以,每天吃晚饭后都会去锻炼的,现在忍不住想感谢您在高一和高二的教导,语文成绩总能保持在年级前三哦,欣慰吧,嘻嘻。现在的我与同学相处还好,一切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有时会想念您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想要说的还很多,但时间有限,就只写这么多啦。

孙××

两个月来,孙同学一直是我的心痛处。他是我的得力助手,高三才刚刚开始,却被我“逼走”,所有人的内心都在忍受着煎熬与折磨:我,他,他的母亲!

高二期末考试前,无意间从学生口里听到语文课代表恋爱了。我和班主任都没有思想准备,班主任贺老师找我专门谈了两个孩子的事情,瞬间,我的脾气按捺不住,把孙同学叫到办公室,当着他的面给他的母亲打了电话。我连着问了好几个问题,放任着自己的情绪。他的妈妈在电话那头说:“不知道,不知道……老师对不起,我什么都不知道,老师对不起!”只听电话那头的她泣不成声。我心如刀绞,怎么也没想到如此乖巧的孩子会在高三这么重要的时间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落泪了,孩子坐在我旁边也落泪了,他紧张得哆嗦,语无伦次地说:“老师对不起,老师我错了,老师我真的错了,您别生气!”

我怎么可以不生气,怎么可能不生气,此刻,我才明白,他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的原因!眼看着再努力最后一年就可能走进一本学校的孩子,就这样一点一滴毁着自己的前程,我能不心痛吗?我让孩子的家长来学校接孩子回家,担心他不敢回家而离家出走。

平静了一下午,晚上刚回到家,接到孩子妈妈的电话,她仍旧哽咽着:“王老师,孩子下午回来我没让他去学校,我希望他自己想一想,现阶段到底什么重要,可是孩子说,他放不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下午,我们母子抱在一起哭,孩子说对不起您的培养和信任,不敢给您打电话,他说等他想好了再和您联系。可是,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面对他这样的状态?他爸爸才刚做完手术,身体很虚弱,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我一人在打理,我真的感到很无力,王老师……(说着她又失声痛哭)”只听电话那头很长时间的抽泣,电话这头的我也落泪了,待她渐渐平静后,我们约好第二天来校面谈。

第二天孙妈妈来到学校,我们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她一直哭诉着。她和孩子谈了一晚上,孩子答应暂时搁置感情,以学习为主。可是她说自己不知道是否该相信孩子,仍然很有顾虑。最后,她还是强迫着自己相信孩子,给孩子一段适应期。

孙妈妈像很多家长一样,此刻也进入了误区,她对着孩子不停地讲道理,认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孩子就应该理所应当地按着道理去做。只是她不懂得,孩子的天性是绝对按照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原则去做事,而不是通过理性思考再去行动。

周国平先生说过:“对我们成人的世界,所有的理解都包含着误解。”更何况孩子,他们还不懂得成年人的做事规则,更无法完全理解成年人心中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大多数道理孩子是听不懂的,孩子是通过行为来学习,通过感觉来体会道理的,根本不是按着道理去做事情的。

接下来一个月孙同学的表现没有让他的妈妈看到希望,反倒令他的妈妈更加恐慌。下晚自习他儿子送女孩子回家,因为女孩子和别的班的同学打架,半夜三更在女孩住的楼前给女孩子送晚餐……几次三番,都被她撞见,几乎崩溃。她的尾随,最终使母子二人都无法容忍和相信彼此,互相指责,互相伤害,母子之间仅存的信任就这样慢慢地被消磨殆尽。孙妈妈第二次找到我:“王老师,只有一条路,就是转走,强行分开,否则起不到任何作用,我怕了,他的爸爸也怕了,以目前的状况,我们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我沉默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对眼前的这位母亲我不是同情,而是歉疚,我的“好心”让她陷入了焦虑与恐惧之中,而我却什么也帮不了她。

八月中旬,孙同学来找我,和我告别,这是事发后他第一次长时间面对我:“老师,我要离开了,去西安上学,我妈把学校联系好了,15号报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老师,我会给您争光的,我也不愿意就这样沉沦下去,是时候该努力该面对了。我和她尽量不联系,都先学习,等高三结束考上大学再说感情的事。我不跟您作保证,您看我行动,看我成绩就行。”

青春期的荷尔蒙,就好似一坛坛深藏酒窖的佳酿,虽未开封,但难以抑制其芬芳的诱惑。高中生情窦初开,孩子们对异性产生好感实属正常现象,对学校、教师和家长而言,如何处理得恰到好处不止是项技术活。

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有学业辅导,更要进行生活指导,还需要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后者比起前者更重要;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成长的规律、生命的弱点和特殊的经历;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建立角色意识,尊重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作为教师,面对学生,要关爱学生,无论赞扬或批评,都要讲究对象与场合,讲究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自尊、自强、自爱、自律。

有学者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像陶艺家一样按照其旨意去塑造一块泥土,使其成为有用的器皿。”只是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而不是陶土的塑造者。也有人说,德育就像塑造家塑造作品,要由小处着眼,次第进行。无论“塑造法”,还是“雕琢法”,道德教育必须要注意对象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音符,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惠安中学结合当前教育的时代要求,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从道德、身心、学习、个性等层面思考,教育学生在家庭,做一个好儿女;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未来,做一个好栋梁。同时,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位学生信赖、学校满意、社会认可的好教师。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教师。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需有坚定的德育信念:世上不容易有立竿见影的品德教育,但我们今天播下的种子,总会有一天发芽生长,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幸福的德育是关注生命的,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人(学生)为本。杜威说:“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人尽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德育为教育之本,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