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转化,必然要求教育教学改革向着公平而有质量的美好教育方向迈进。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的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新理念与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进入新时代的理念愿景和价值追求,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鉴于此,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下价值取向。

首先,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念。要围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民主和谐的方向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和创造性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和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全面发展。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其次,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课程育人和科研引领的方向。要积极整合各级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和认真分析,要继续强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要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教育教学研究智库作用,探索建立适合区域发展的教改新形态和新模式。要善于研究县情、校情和学情,善于进行分类教学。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兴趣需要、思维特征、学习状态、能力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客观需要实际,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最佳条件,为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要认真研究使用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摆脱课堂教学“教教材”的局面,从而进入“用教材教”的良性状态。

再次,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改理念。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要让师生的生活经验积极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认识到学生本身就是教育资源,要改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共建者。同样,教师也是资源,要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学生经验、地方资源、社区资源、网上资源等有效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创造性地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

最后,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梯次循进、面向全体的教改理念。制订教育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和状态的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有这样的目标意识: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二是要在理清“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内在联系,既有高度又不虚化,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强调重点突出,也允许有些目标在较长时间内逐步达成。三是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以认知目标为主线,打牢基础;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过程;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体现到学生身上就是在课堂教学的时间维度里,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和最优路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