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英语课程改革的意义,指出了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途径,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从英语课程重新定位、修订课程标准、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建设、英语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英语课程改革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 职业能力 课程改革 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内涵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GH16V02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并明确指出:“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办学应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坚持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4年6月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体系衔接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当前,高职英语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承担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距。英语教学缺乏与专业的衔接,缺乏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就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很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育英语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途径

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对高职英语课程重新定位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方面不断进行改革,课程体系的形成应以工作过程为前提,充分分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岗位技能,对岗位工作地点与工作内容进行归类,划分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内容,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包含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英语课程属于基础课程,课程培养目标应服务于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2.5+0.5”基础上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5+0.5”人才培养模式,是用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用毕业前的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1”人才培养模式,是用两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用毕业前1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加大了顶岗实习在教学中的比例,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课程体系中英语课程的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发生了较大变化,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新的课程体系而发生变化,英语课程要重新定位,要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不能仅追求提高英语等级通过率,而忽视了专业培养目标。每一个专业的英语课程具有该专业特色的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管理类课程以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为目标,制造类专业以能够看懂外文资料为目标,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各个专业应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服务于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通过企业实践丰富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知识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或者专业教学团队中具备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学团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有明确规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中指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利用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

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内容也有明确规定,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企业文化等,强调要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国家不仅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有企业实践的要求,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也有到企业进行学习的要求。英语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方式,要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岗位职责、企业文化等企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涉及专业生产流程、岗位职责和企业文化等内容,要让学生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了解专业,学习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为提升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方式多样,可以和专业教师一起到企业调研、学习;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充当学生管理角色,负责实习学生的纪律、心理疏导、安全保障,充当实习班主任,参与学生实习管理,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生产过程,丰富自身企业知识。英语教师也可以到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利用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的机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定调研计划,确定调研企业,调研结束后,认真梳理、吸收,逐渐理解专业工作内容及专业特色。对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或到企业实践国家有明确要求,包括:专业发展与建设,客观要求专业教师经常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企业实践,掌握企业新技术、新设备,了解岗位工作过程。英语教师利用假期也可以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英语教师情况的企业实践计划,通过企业经历,丰富自身职业素养,了解更多的岗位知识,提高英语教师综合素质。

3.结合专业特点制定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有系统设计、综合培养的特点,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了共同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课程领域不同,培养目标一致,因此,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应该渗透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对应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各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应体现出专业特色。

在高职英语课程标准制定时应该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英语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专业课程体系充分研究了就业岗位,分析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基础是分析岗位,来源于职业能力分析,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得出的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英语课程,在设计课程标准时,要体现专业,服务专业,通过基础英语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服务于课程体系的总体培养目标。二是在基础英语课程标准设计时,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接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接轨,体现基础英语课程的职业性特点。

4.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心编写高职基础英语教材

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材课文的选取、词汇编排未结合任何专业,听、说、写能力培养未针对任何专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基本延续了高中的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对高职学生在工作后英语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学有一年到两年时间,岗位英语能力的提升是通过专业英语来完成的,专业英语往往只有一个学期的授课时间,每周课时只有2节,课时数未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岗位技能培养中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要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提前渗透专业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在岗位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心编写基础英语教材,在基础英语教材中通过结合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文章的选取和词汇的编排。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通过基础英语、专业英语、顶岗实习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会有大的提升。

结 语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学生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专业课程加强课程建设,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基础课程也应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英语课程进行重新课程定位,修订课程标准,加强英语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编写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服务专业,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凌红:《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困境与改革》,《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20期。

[2]姚春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