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是关系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体育教学的师资,师资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高校的整体教育。本文试从师资建设方面的不完善出发,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建设的长效机制,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 师资建设 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在非体育学院的学科类教育中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高校体育教学更多的是以一种“选修课”“活动课”类型出现,而并不是专业的教育课程。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高校的体育教育理念薄弱,学生对体育课程不重视,使得高校体育的“非正课”地位愈来愈边缘化。在国家提出健康工作,提高身体素质的号召后,人们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开始关注自身锻炼,高校对毕业生的身体素质方面也逐渐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高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师资更是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代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体育师资主要是由体育专业领域的教师组成,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第三,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第四,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基本岗位要求,高校要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典型,鼓励敬业精神突出的事迹。最后,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职业是一份奉献型的工作,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作用。这些素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高校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还应在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意识方面要有专业性,专业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教育理念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利用自身的体育意识来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

2.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能力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能力,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与专业知识素养和学历水平不能同日而语,高学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不一定代表着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虽需要丰厚的专业知识作基础,但教学能力更多的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是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能力,也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专业性更强的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能力方面更需要加强。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体育课堂一般而言是大班制,一个班级授课人数可能达到上百人,全校型的公修课对于学生的组织工作更是很大挑战,因此,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

当前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情况和问题

1.师生比不协调

高校师资水平的衡量标准不仅仅是师资质量的高低和学历层析结构,师生比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各类高校中,非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师师生比是严重偏低的,远远满足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师的师生比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高校的体育教师缺编严重,在2015年,广东省仅体育教师的缺编人数就达到了15000人。在注重素质教育和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东部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在西部地区的高校,西北某些交通不便的高校,甚至还存在整个高校就只有两名体育教师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师生比例不协调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高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体育教学被非体育院校边缘化有直接关系。

2.教育理念滞后

影响高校教师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的最直接因素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意识。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体育课做做操、“放放羊”的阶段,对科学的体育意识树立不重视。而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意识怎样正确地传达给学生,通过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取得收获,这才正是高校体育教师所欠缺的。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树立科学的终身锻炼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代教育背景一致,与时代教育理念一起发展。

3.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保持一定的平衡才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高校采用的体育教学一般是公共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体育课程的选择,除了大一第一个学期的大班基础课外,还能在兴趣领域选择专业性更强的体育课程。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平衡,既有满足基础教学的一般体育知识,也要有能够满足专业性发展的体育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爱好需求。同时,体育教师在学历层次上要以本科为主向研究生学历层次发展。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层次在学科专业上的丰富性还不够,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上已经能够与其他学科的师资相抗衡,但是在中西部一些非重点高校还普遍存在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的现象。

4.创造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理论性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与其他教学科目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力不容忽视。高校体育教学在创造力和科研水平方面的欠缺会直接影响高校办学质量。同时,体育教学课程缺乏创新性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千篇一律的体育课堂常使学生丧失对体育课堂的趣味,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科研在高校中一直是较为薄弱的领域,体育领域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受高校体育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高校不重视体育领域科研,相关的科研较少有关。

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的建议

1.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教学水平,要改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才储备,从教师来源上入手,扩大高校体育教师的招聘范围和力度,既包括在数量上的扩大,也包括在综合素质上的考量。同时,还应与部分体育高校进行优势资源共享,把体育优秀人才纳入高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中。其二,要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于体育,在教学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体育教师还要补充进关于教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高校可以引进相关人才进入高校体育师资结构,也可以对现有体育师资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以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教育理念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内在出发点,只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引发正确的教育动机和教学行为。高校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第一,要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体育锻炼和体育意识是影响学生终身的教育,要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传达给学生。第二,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是教人强健体魄的学科,教师在传授体育专业知识和意识的同时,要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第三,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 要创建尊重、平等、信任的课堂,给予学生多一点个别指导,多一点教学关怀,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3.激发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高校体育教育包括教学和科研两个部分。科研方面的不足不是通过体育专业教学就能够弥补的,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高校在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为体育教师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科研环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教有所思,既为教学工作提供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途径,也为科研提供真实素材。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受到高校科研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双重影响,要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就要多创办相关的科研活动,例如举办青年教师的科研比赛,让体育教师队伍参与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科研项目中去。另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科研培训和科研讲座来帮助体育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和提高科研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黎明、张大勇:《高校体育教师师资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年第6期,第68-69页。

[2]闫彦峰:《河南省高职院校排球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研究》,《体育科技》2017年第1期,第157-158页。

[3]伍成艳:《加快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性——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