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访问相关专家和教师、数理分析等方法,研究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从2013级参加体质测试的大学生中,随机抽选2000名学生,以他们相关项目的测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大学生四次体质测试中,普遍第三次测试成绩最好,第四次测试成绩最差,并且成绩差异明显,各项测试成绩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两项测试成绩最不理想。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增设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等手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改善体质状况。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体质健康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影响西安地区普通高校网球教学因素的研究》(项目编号:17JK0678)。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西安邮电大学201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00人,女生1000人,抽取的学生均完整参加了四次体质测试。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与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的研究著作和文献,并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为本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断提供依据。

(2)测试法

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西安邮电大学2013级学生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BMI、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米、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

(3)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界定高校体育教学概念和构成,以此确定与本次问卷相关的一级和二级指标。此次调查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并现场回收。

(4)数理统计法

通过使用软件对测试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述。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西安邮电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计和硬件设施现状分析

(1)体育课程及课外活动的开设现状

西安邮电大学开设的体育课程主要在一、二年级,每个学年有72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三、四年级没有开设体育课。目前开设的体育项目有17种,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太极拳、初级剑等。在课外活动方面,学校开设有16个体育社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例如:轮滑社团、网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啦啦操社团、足球社团等,各个体育类社团每周组织学生进行2次到3次的体育锻炼。根据以上情况了解到,目前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2)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现状

西安邮电大学目前可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馆面积共有120761.7平方米,生均面积达到6.36平方米,其中室内面积12867平方米,室外面积107894.7平方米。有2座体育馆、4个田径场、28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24个羽毛球场、4个网球场,并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供本校学生在体育课或课余时间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学校在硬件设施上能够满足学生在课内和课余进行体育锻炼。

2.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体质锻炼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本校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体质锻炼的态度,随机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男女生各250份,其中有效问卷481份,所有问卷均采用现场填写、现场收回的方式,确保真实有效。

(1)大学生上体育课目的性的调查分析

由表1可知,59.7%的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获得学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占总人数的20.9%,以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为目的占总人数的10.4%。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以增强身体素质、愉悦身心或学习掌握一门专项技术为主要目的的。由于体育课考核形式相对单一、简单,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更容易获得相应的学分,因而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处于被动学习和被动锻炼的状态较为普遍。

(2)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积极性的调查分析

由表2可知,喜欢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仅占到总人数的5.9%,不喜欢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占63.6%,30.5%的学生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一般。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社团活动,一部分学生兴趣不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积极性较高。

(3)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分析

由表3可知,本校男生在大一和大二每周锻炼次数基本可以维持在2次以上,大三和大四就开始明显下降,大四时每周锻炼次数甚至低于一次。女生每周锻炼次数明显低于男生,大一和大二每周平均锻炼1次到2次,大三和大四都低于一次。由于大一和大二有体育课和大学生体质测试,学生参与锻炼的次数尚可维持,而到了大三和大四就开始明显下滑,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没有形成主动锻炼习惯。

3.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变化的情况分析

本研究随机从2013级大学生中抽取2000人作为样本,男生和女生各1000人,以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四次体测数据为依据,分别从大学生身体形态、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的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大学生体质形态变化的情况分析

BMI指数是反映人体充实度大小的指标,同样也是评价人体形态标准、偏瘦、肥胖的间接指标。

由表4、表5、表6可知,2013级男生、女生总体在四年内BMI平均值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男生BMI指数波动较大,在大一入学时普遍偏胖,经过两年的体育课及体质锻炼,BMI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测试中BMI指数重新开始上升,且变化明显。这说明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师的监督、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均对学生体质形态的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2)大学生速度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或身体快速位移的能力,大学生的速度素质可以通过50米测试进行反映。

在四次体质测试中,男生和女生在速度素质的变化上与总样本的趋势保持一致,均是先升后降。学生在刚入学时普遍速度素质较弱,女生第一次体测时50米成绩的平均值在10.1秒,仅超过及格线0.2秒,男生仅为8.25秒。经过两年的体育锻炼,速度素质上升明显。男生和女生的50米成绩在第三次测试中达到最高值,第三次测试安排在第二学年后半段进行。学生进入大三后没有安排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在第四次测试中数值就开始明显下降。

(3)大学生耐力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称为抗疲劳能力。耐力素质体现了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全身耐力的综合状况。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可以通过1000米(男)和800米(女)的测试进行反映。

与速度素质的测试成绩相比,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及格率、良好率、平均值普遍较差,这说明耐力素质是大学生需要重点加强锻炼的环节。在四次体质测试中,学生在第三次测试中成绩最好,男生的及格率达到86.8%,良好率为13.7%,平均成绩为4分11秒;女生的及格率达到97.2%,良好率为22.8%,平均成绩为4分12秒。这说明经过两年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耐力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在最后一次的测试中,男生和女生的成绩均为四次测试中最低,这说明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学生没有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从而导致成绩出现下滑。

(4)大学生力量素质变化情况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整个机体或者机体某个部位的肌肉在收缩和舒张时表现的能力,力量素质是其他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大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通过仰卧起坐(女生)和引体向上(男生)测试的结果进行反映。据统计,男生和女生的力量素质是上述测试项目中成绩最不理想的一项。女生在刚入学时仰卧起坐的及格率仅为52.5%,良好率为0.03%,平均值为14.3,未达到国家体质测试的平均标准,且在四次体质测试中成绩提高不明显。男生在四次体质测试中及格率均未超过20%,良好率最高为3.7%,平均值最高为5.83,距离及格线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力量素质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体育课或课余体育锻炼中缺乏针对力量素质的训练,应提高对力量锻炼的重视程度。

研究结果与建议

1.研究结果

大学生在四次体质测试中,普遍第三次测试成绩最好,第四次测试成绩最差,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比较明显。各项测试成绩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是所有测试项目中成绩较差的两项,呈现提高缓慢、下降明显的特点。学校未在第三和第四学年开设体育课程,间接导致大学生在最后一次体质测试中成绩下滑严重,并且,学生缺乏自觉进行体质锻炼的意识,在体育课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不高。

2.建议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为改善学生体测成绩在后期出现下降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体育课程。学校要对体育课程的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重点加强学生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训练,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社团。

参考文献:

[1]陈秋茹:《西安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西安体育学院,2013。

[2]张永明、翁家银:《广东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体育学刊》2001年第8卷第5期。

[3]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7卷第2期,第105-107页。

[4]王健:《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调查》,《价值工程》2011年第17卷第6期,第317页。

[5]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4卷第3期,第29-30页。

[6]孙明明、常青、栗晓燕:《从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看高校体育的重要性》,《运动》2011年第2期,第102-103页。

[7]向家俊:《重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与研究》,《体育教育与研究》2006年第22期,第116-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