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设计的灵魂在于创造性思维,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的宝贵性愈发凸显,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为核心。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与特征出发,基于对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分析,探寻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路径,以期实现对学生新颖、独特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 创造性思维 思维培养与开发

当今,不管是本科艺术设计教学,还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都以对设计中操作技能的传授为侧重点,强调设计的程序方法与过程特征,力求对怎样“做”设计的问题予以解决。而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如何“想”设计,如何“思考”设计,如何“进入”设计有所忽略,即使一些教师关注到该问题,他们在训练学生时也难以制订出完整的办法,并欠缺针对性。这导致很多学生在设计时只会“做”不会“想”,只会“抄”不会“创”。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工作的高效完成既依赖思维的训练,又取决于想象空间的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已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在创造性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与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传统思维习惯予以突破,采用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常会让人产生独特的见解,作出大胆的决策,最终收获难以预料的效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它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与思考,将其培养为具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关键。日本著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艰巨,人脑优于电脑(计算机)的关键点在于人脑具有强大的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这是任何一台电脑都不具备的。其实,创造性并非天才的专属品,它可以出现在人的后天努力中,表现为以下品质与特征。

1.新颖性

即对刺激作出的与寻常情况不同的反应,在思维展开的过程中对以往的传统与旧有习惯予以打破,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不墨守成规,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挖掘、更新,能综合以往经验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所以,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人发现新知识与新领域。在创造性思维中,创新难能可贵,它们在思路的选择与技巧上有着本质及内在的联系,以此为基础能结出大胆而新颖、社会价值极高的创新性思维果实。

2.灵活性

即在思维过程中对传统而又单一的思想观念束缚予以摆脱,扩展思路、发散思维,全方位且多方面地提出具体问题,自由且海阔天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思考者跳出现成的思维轨迹,创新思考的角度与方式,寻找更加丰富的解答。

3.联动性

即当看到某种现象时可以向纵深思考,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寻找与挖掘;或者转换思维的方式,以一种逆向式思考发现某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反面进行深思;或是横向思考,通过某一现象产生对其他相关事物的联想。联动性的本质与特征在创造性思维中表现为由表及里、由小到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灵活性与联动性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在思维的运用中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其中,思维的灵活性体现在思考方式的联动性上,它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容易形成新颖而又独特的见解。

当前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技轻道

这是艺术设计受到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社会中仍有一部分人对艺术设计存在偏见,认为这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艺术设计这一门课程,国家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也高度重视,但各大院校艺术设计课堂中的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其中以注重就业而非注重艺术创造本身这一问题最为严重。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开展中过多地强调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认为就业率是艺术设计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工作室教学模式”比较流行,教师有时会接一些作品的设计项目,他们会安排自己的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然后根据作品的完成质量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会过于看重实际技能训练,进入市场后他们可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美工”或“技工”,但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他们并不能清楚地说出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无法分辨美术史与艺术史,无法真正说出自己为什么要做该设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只强调就业而忽略了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学生必然难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创作者。

2.缺少理论教学

当前,各院校艺术设计课堂中的理论课程十分少,通常只有36个学时,且分支不同的学科课程大体一致,欠缺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会比较浅显,不去挖掘深层意义,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学到艺术的精髓,他们充其量只能对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无法做到深入把握与取其精华,更加谈不上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中对这些精华予以运用。作为一门处于时代前沿的学科,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理念应与人类的需求相伴,不断变化。然而,目前艺术设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相对陈旧,缺少对当今社会最流行、最尖端艺术元素的捕捉与认识,针对艺术设计提出的一些问题也无法形成新的认识,难以与时代共同进步。举例而言,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设计史教材依旧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主导,缺少对当前设计现状与今后设计领域发展趋势的把握与预测。总体而言,当前艺术设计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教育应与时俱进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开发路径

1.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艺术设计,激发其学习兴趣

传统的艺术创作倾向于个人情感诉求,设计出的作品常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创作者无需考虑作品的社会功能性,他们在作品中传达的是自身思想与精神的追求。与之不同,艺术设计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走向予以体现,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在人与人、人与商业社会之间的交流及互动中发挥纽带连接作用。艺术设计基于客观物体,对艺术与科学予以综合,涉及美学、消费者心理学、市场营销学、三维构成学等众多学科知识。除了艺术性之外,艺术设计还具有一定功能性、实用性与专业性,它以“感官”作为沟通与表现形式,经多种方式创作,对相关想法与讯息进行传达,以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其本质教育目的所在。

因此,艺术设计的初期教学应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与收集身边各类信息资料,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及关注度,做到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开始,将其过程逐渐转化为一种兴趣,以浓厚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要清晰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愉悦、轻松、充满激情碰撞的良好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可视听的资料,以扩宽他们的思维与视野,为今后学习奠定可靠基础。

2.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质上看,艺术设计其实就是一种由大脑思维进行支配的构思、计划与实施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动脑极为关键,动手则只是对动脑活动所做的体现与反馈。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应采取多种思维训练方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注重对他们创造力与思维潜力的挖掘。同时,教师还应对以前的条条框框予以打破,以全新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他们从整体出发,会进行纵横、交叉式思考与创造的能力。例如,可打散、分解旧有模式,寻找联系纽带,再以新形式进行整合与综合,体验新观念下的新感觉,或进行反常规思维设计的课题构想等,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加强学生课内外的文化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

文化修养是对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体现,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是其艺术灵感积累与培养、思维创造能力激发与增强的必由之路。艺术设计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提倡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史书籍的丰富阅读,对其文化品味予以提升。结合个人兴趣与条件,学生可以用网络查阅或图书馆借阅的形式实现博闻强记、饱览群书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灵感、积累经验并不断更新思维。除此之外,学生还要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借鉴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柯山:《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我院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培养》,《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125-127页。

[2]包格日乐吐、张春梅:《论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96-98页。

[3]张来源:《浅谈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2008年第8期,第147-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