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虽已具雏形,但人们对于该系统的认识却十分匮乏。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切入,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特征及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三大功能进行类比式分析,从而为如何构建平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系统 网络生态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处于被割裂的困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已经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一个360度的“大熔炉”,以渗透式教育,全方位育人。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生态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智慧圈,因其全新的语言环境、繁复的信息量以及便捷的获取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形成一个平衡、独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内涵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是由各个基础成分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并产生整体综合效应的网络生态系统。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功能、一定界限的有机整体,以追求系统良性平衡发展为最终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环体,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是依托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生态系统。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无法比拟的特性。首先,在网络空间中人的身份被虚拟化,也许在传统课堂上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却成了乖巧听话的学生。其次,网络空间是一个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等级的自由开放空间。在现实社会中,受社会身份、地位等影响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但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和生产者,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平等参与到网络活动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身份可以进行转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认为主体为教师,客体为学生,两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信息生产与消费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作为人工系统,其整体运行和发展目标受人的控制和管理。尽管如此,该系统内部仍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当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改变其他要素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对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时,要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调节系统,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环境的能量流入。教育主体对客体所实施的教育目的和内容,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教育客体的思想实际,向教育客体输送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二是教育主体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主流能量传递给教育客体。这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从生产者中获取能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损耗,传递的链条越长能量损耗越多,这很符合我们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的实际情况,教育主体所传递的教育信息总量与教育客体所接收的信息数量也会出现损耗。三是教育客体自身的能量流动。教育客体通过直接接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能量,也就是教育客体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所形成的一定道德认知,这些认知使得教育客体可以转化为教育主体,继而影响其他教育客体,这部分的能量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这部分能量的持续产生对该系统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客体的思想实际向受教育者输送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的过程[1]。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给客体,客体接受该信息后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做出相关行为,主体再根据客体的行为,重新作出教育决策,改进实施办法。基于此,本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教育思想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要素中表现的形态不同,在主体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内容、教育目标,而在客体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影响,客体受到教育影响后再输出行为。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交流信息为联结基础的系统,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尤其繁杂,根据信息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单向信息和双向信息。单向信息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内容信息,其信息方向由主体向客体传播,我们也可以将其视同为该系统中的正式教育。双向信息是指除单向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包括客体效果反馈、主体之间、客体之间的交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环境与其系统要素之间的信息往来,双向信息量十分庞大,占整个系统信息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在着重打好正式教育主战的同时,不能忽视非正式教育这一战场,它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

1.生态调控为主宏观调控为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作为人工信息系统,它的建立、发展和管理都会受人的绝对控制,尽管如此,当系统中的信息量相对庞大时,人类对于它的控制则表现出了疲软,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控制。其实系统内部存在一个自身调控力,当组织结构越复杂,信息量越大时,其自身调控力就越强,这是一个高效且低成本的自我管控方式。因此,如何利用好系统自身的调控力十分重要。例如,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经常会出现许多与教育内容相悖的言论,仅通过教育主体不断否定或者删除,这将是一个费用高昂且效率低下的举措。因此,我们应适当容忍一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悖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系统会自主调控,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进行,只有超出了系统自主调控能力时,可再借助外部人工作用进行调控。

2.保证多样性和持续协同发展

当生态系统的物种越多,其系统发展就越稳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中,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的要素种类如何提升呢?首先,在教育主体、内容、形式上,我们可以从“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一种转变,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客体的思想内化,客体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改变自身思想时,所发出的信息对于其他客体将会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客体逐渐向教育主体的角色转变,只有这样的角色转变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关键。

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生态伦理学创始人莱奥波尔德在《大地伦理学》中的观点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物对于整个生态的“完整、稳定和美丽”都具有价值[2]。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阶级性,目的是为更好地服务统治阶级,一般我们会片面的理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外部施加影响的过程,即主体单方面施教,客体无条件服从。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大学生无私贡献,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小我”,这样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客观需求,教育内容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不利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逆反的心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关注教育客体本身的发展和需求,摆正两者之间的位置,使其保持平等、协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研究和解决思想理论教育的新课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2期。

[2]陈铁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学位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