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现代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以此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本文以财经类高职院校为例,以实践方法论、系统论为基本研究方法,创新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职业人文实践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职业人文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人文是教育的本质内涵,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探索实践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练一体”的办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荒”,但同时凸显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文素质“短板”,表现为心理素质不强、自信心不足;知识面窄、思维发散性不足;职业技能熟练、职业品质不足等。

财经类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财经类各种专门人才,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重视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思维、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无疑是财经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职责。

财经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职业人文实践教学方法论体系

1.实践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征不仅在于把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将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1】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方法论,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遵循。

重视职业人文素质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特别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将相关理论教学目标转化为实践教学目标并切实履行,进而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在职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必须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时间统筹等方面,都应尽量使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达到基本同步与协调。二是重视职业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意识。财经类职业院校应尤其重视学生的诚信意识、职业纪律与责任、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遵从学生认知与素质养成的实践规律来安排实践教学的逻辑层次,并可从实践中主客观相统一的视角,提炼出若干指向鲜明的新问题。

2.系统论与动态评估法

(1)以系统论为思政课职业人文素质实践教学的体系建构原则

一要统筹安排好职业人文素质实践教学内容与思政课其他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培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职业人文素质实践教学始终从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实践教学,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二要处理好职业人文素质实践教学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将职业人文素质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等子系统,子系统之下还可细分。子系统之间既有平行关系,也有递进关系,呈现了有机系统内部的复杂联系。以财经类职业人文素质结构为例,作为子系统的职业认知中,必然包含对财经职业道德的认知和对财经法律法规的认知等更细化的系统。同时,正确的职业认知,是形成高尚的财经职业情感的基石,浓厚的财经职业情感,又助推形成坚强的与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财经职业意志。

三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所属地域的外部教育环境,适应环境、创造环境,才能获得良好效果。【2】换言之,必须重视发挥区域文化育人作用。陕西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财经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市场传播效应,致力于打造红色文化经济品牌,作为职业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例如,组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大学生对革命老区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当地的特色农林产品,帮老区群众打造并经营传统电商、现代微商等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帮助老区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更快地实现小康目标。学生在职业实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脉搏的同时,也历练了职业营销素质,丰富了职业实践经验。

(2)以动态评估法为思政课职业人文素质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原则

动态评估法是指对高校思政课职业人文素质实践教学的评估,应遵循动态原则。这是因为“实践”既包括现实阶段的实践活动,也内涵了前阶段实践的成果。同时,职业人文素质的内容,也具有随着职业与职业结构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特性,因而,用动态评估法考查职业人文素质实践教学的效果,是必然的选择。

以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因素实施,决策基本运用直观的线性思维。而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与时俱进的人性化管理,要求统筹各方面需求,因而是发散性思维。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强调团队合作和良好的组织氛围。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专业职业人文实践,就必须重视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引导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逐步树立民主管理、团结协作的职业思维,以及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心理与个性品质,不断研究并创新管理模式。

3.实事求是,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与理论教学同步,大学二、三年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基于实事求是的思考,从大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需求出发,应该扩大思政课职业人文实践教学的传统时空领域,将职业人文的实践从大学一年级贯穿到三年级,从而做到对学生素质发展引领的不间断。相应地,要求设置更灵活的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体制,同时给予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教育权利,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以及与付出相对应的更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及奖励机制。

4.“实际结合”的边际理论

笔者在多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总结发现了职业人文实践教学 “实际结合” 的边际理论。主要按照与学生职业实际结合紧密程度排序:校本性素材和场所—本土性素材和场所—国内非本土性素材和场所—国外素材和场所。序位越在前的素材和场所运用在职业人文实践教学中的边际效用越大,按照该排序选取职业人文实践素材场所,序位在前的权重较高。该理论特别突出本校现有师生及毕业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生涯与事迹素材,重视运用切合大学生及高职院校实际,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素材场所。实践表明,学生对与自身实际结合愈紧密的实践教学素材场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关注,就能够收获具有实效性的职业人文素质培养效果。

财经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职业人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总结多年的职业人文实践教学经验,遵从“知”“情”“意”的认知与心理发展规律,笔者认为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三年的思政课职业人文实践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大学一年级,构筑认知基础,从职业基本认知到职业法规的学习,再深入到对职业道德的把握。职业认知包括:财经职业认知、财经职员认知、财经团体认知。职业法规主要有:普通职业法规、财经职业法规。职业道德包含:普通职业道德、财经职业道德。

大学二年级,形成职业情感,锻造职业精神。第一步,在认知的基础上,升华形成职业情感。大二职业情感实践包含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职业敬业感。第二步,从职业情感中锻造出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

大学三年级,将职业精神凝聚为职业意志,继而促进职业发展。大三职业意志的实践内容包括职业坚持力和职业进取力。最后,在大学阶段的职业人文实践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转换等职业发展为落脚点。

同时,在思政课职业人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应充分汲取国学精粹,丰富深化高职高专思政课职业人文实践的内涵,凸显中国特色。可以精选与国学相关内容,将传统国学精粹与现代职业人文内涵精准对接,力求充分发挥国学对于现代职业人文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职业人文实践教学,具有更加鲜明和突出的中国特色,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徐亚宁、唐立国:《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改革与开放》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