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其教学应侧重实践教学。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实践教学条件限制以及受观念偏差的影响,该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通过理论教学来完成的。文章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对该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明确了该课程的建设目标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任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建设背景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课程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广博庞杂。

该课程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受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性影响,实践教学条件难以实现。另外,部分领导和教师对该课程存在观念偏差,认为学生只要在课堂上掌握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剩下的只要参加工作后多接触自然就会掌握。因此,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逐本求末,几乎完全以理论教学来完成该课程的授课,实践教学仅限于假定工程条件和施工方案,让学生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并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方案的优化等。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虽然存在工作适应时间长等缺陷,但在当时那种工程建设节奏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特定时期,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的人才需求状况,为当时的工程建设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蓬勃发展,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企业逐步和国际接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再接受毕业生需要一个较长工作适应期的现状,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授课模式培养专业人才的状况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用人要求。各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逐步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许多教学工作者以学生基本工作能力提升为目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进行了侧重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探索,但受当时条件所限,这些研究成果也仅对当时的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00年左右,项目教学法应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化教学改革的要求被引入国内并逐步兴起,曾经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很快,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认识到了项目教学法的不足和局限性,并提出且引进了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作为补充,把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几乎同一时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国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电子信息技术使得知识的获得变得便捷。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成熟也使得计算机仿真技术逐步进入学校教学当中,建筑行业影响比较大的如BIM仿真技术在Revit系列软件发布后开始全面进入专业教学当中。目前,许多院校逐步把BIM仿真技术应用到建筑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并初见成效。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通过BIM仿真技术等实现实践化教学变得可行。因此,基于上述教育教学背景,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进行新的建设规划是该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指导思想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相关考核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施工组织和各种施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取向的一致性和紧密性,统筹优化课程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相对完善的考试考核方式等途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建设目标

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及BIM仿真技术手段,改变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实现该课程的实践化教学,把课程打造成具有一流教学师资队伍,“新颖、简明、够用”的教学内容体系,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现代化教学设施和资源,高效率的教学管理方法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让该课程在学院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引领地位,起到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建设的作用。同时,促进毕业生优质高效就业,提升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对周边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相同或相近课程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

遵循的原则

1.课程建设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课程建设虽然属于一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教学规划和实施工作,但它首先是为专业建设服务的,课程建设目标必须和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2.课程教学进程与专业教学进程计划协调一致

每一门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它需要其他课程作为其前导课程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知识准备和铺垫;另一方面,它往往也需要其他课程作为其后续课程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延伸和拓展。

3.突出实践性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工作任务的教学情景或教学项目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4.遵循开放性、发展性原则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工程应用中的成熟技术和方法,而该课程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便于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同时,应紧密围绕开放性、发展性的原则展开教学工作。

建设任务

1.组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组建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专兼职结合,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并将其努力打造成一支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高昂的教学热情、较高的教研水平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如BIM仿真教学)的一流教学团队。团队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以老带新,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2.结合工程生产最新前沿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编写特色教材

完善课程教材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体系,紧密围绕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理顺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收国内外最新成果,将书面主讲教材、辅助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融合为一体,建设成有专业特色的一流教材体系。

3.形成契合教育规律的一流课程教学方式

进一步完善以“双师教学”“全真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具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方法,使其更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完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好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满足课程的发展要求。

4.建立一套科学且易于实施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

针对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坚持课程考核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配套协调,进一步完善并建成“标准公开、方式多样、考评民主”的课程教学考评体系。

5.建成严格而完整的一流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不定期组织集体授课方案研讨,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定期检查教师授课教案;学期期中,进行全面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落实。

6.建成科学而有效的一流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的内外部环境,逐步改善和提高实训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拓宽实践性教学思路;做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7.实现课程教研科研成果与教学相长的一流教学研究水平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有关的教学改革和实验,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参加课程改革研讨工作,实现成果与教学相长、科研与教学并进的一流教学研究水平。

结 语

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充分的教学资源作为强大的后盾来保障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经过“制度——实施——反馈——修正”的循环过程来丰富并趋于成熟。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8期,第45-51页。

[2]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顾准:《对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21期,第164-165页。

[4]方张平等:《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吉林省教育学院院报》2014年第30卷第369期,第70-71页。

[5]曹成英:《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建材科技》2016年第2期,第138-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