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集散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高校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在客观上需要统筹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双向互动,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培养 文化引领 双向互动 知行合一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课题《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GH16V015);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ZJG-1634);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重大课题《商洛职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LZY20160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有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述。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客观上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一项凝魂聚气、凝心聚力和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这就需要各高校统筹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双向互动,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新时代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新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根据中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件精神,各高校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抓紧抓实抓好的重要战略意义和长远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夯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巩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发挥功能,秉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的十九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统一性。

弘扬民族文化精华,倾情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激励和引领全体师生坚定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因此,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激励和引领高校师生坚定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1.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双向互动,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抓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高校积极培育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坚持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实现双向互动。

2.掌握主动权,坚持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双向互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增强顶层设计和改革创新的价值自觉

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全面、科学、系统地推进政策设计和制度规划,全方位提高教育管理、组织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谋划与顶层设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原则、要求,真正落实落地开花,取得实效性,增强政策设计、制度规划和改革创新的价值自觉。

(2)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的制度建设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实践,贵在坚持。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使民族经典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行为自觉。各高校健全充分体现和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核心价值观有效的评价载体,有利于把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小、落细、落实,形成连接和贯通人们知与行的有效载体,形成知与行的闭合系统。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文化自觉转化为一种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3)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纯洁性的前提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各种各样错误的社会文化思潮的博弈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阅读经典作品,旗帜鲜明地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高地,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纯洁性的关键。

(4)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不断夯实法治精神、诚信原则,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当前在校园文化、书香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好学风、好文风,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法治精神、诚信原则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正能量。

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血脉。各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收获核心价值观元素。

高校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打造书香校园,让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2]

1.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根源,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再创造

离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成为无源之水。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经过人民长期的实践选择,逐渐被人们认同,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度凝练和再创造形成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脉相承的

在国家层面看,从孔夫子“使民富足”思想,到《尚书》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句子;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主张都到“富强民主”思想,均表现出密切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古代民本思想的升华。在社会层面看,从孔夫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论述,到《礼记》“天下为公”思想,都与“民主法治”等相符合。在公民层面看,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比如《周易》记载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再比如顾炎武的《日知录》讲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反映了公民个人与国家命运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一脉相承的。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践行,目标是知行统一

古人特别重视“学以致用”,孔夫子曾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这都说明要将思想观念认知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践行,目标是知行统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广泛阅读传统经典文化作品。二是要把经典文化做筛选,进一步凝练和创新,与现实生活融合,特别是将其精华不断发扬光大,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根本途径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阅读文化

(1)牢牢抓住道德价值的教育核心,开展阅读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3]各高校统筹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双向互动,以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为载体,建构现代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极大地唤起青年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认同,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力量。

(2)在阅读中培育和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高校通过校园文化、书香校园建设,坚持和传承那些潜移默化而又催人上进的中华传统美德,实现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双向互动,通过实践锻炼,自我完善,固化道德价值观念,不断深化和拓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充分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道德涵养和人格品质的修炼。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道义认同。树立道德典型,注重榜样文化的示范引领,尤其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能够搭建起大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互动平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引领,潜移默化,真正引领大学生充分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统一。[4]

3.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不断完善组织系统,密切衔接课堂教学,全方位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要着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完善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三是要精心构建大学文化。打造体现时代特征、社会主义特点、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课程体系,不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进一步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校训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总结凝练大学精神,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5]

总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统筹教育培养和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双向互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新华网,2014年10月24日。

[2][4]习近平:《谈“中国梦”论述》摘编,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14年5月5日。

[5]杨永志:《弘扬大学精神是贯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http://theory.gmw.cn,201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