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旨在研究转动课堂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过程的构建,通过使用对比、分析、实验等方法,探讨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和转动课堂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转动课堂是比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更适合中国教学和学情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转动课堂能够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有所得,又学有所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对分课堂 转动课堂 大学英语听说课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对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Y171021)。

引 言

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大大阻碍了现代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且近年来高校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逃课、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等,都是令广大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为了改变国内传统教学的缺点和局限性,自2010年起先后有许多学者引入了国外流行的课堂改革模式——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毕竟是“舶来品”,在国内环境下实施翻转课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于2014年提出了一个原创的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2016年初,渤海大学杨延东校长又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转动课堂”,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优势相结合,以适应中国的教学与学情。

简述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和转动课堂

1.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和转动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也被译为“颠倒课堂”。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其定义为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手中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也就是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下作业”的教学流程颠倒过来而形成的“学生在家通过观看微课学习新知识,来到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答疑的方式消化巩固”,由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对分课堂”是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期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降低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教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了课堂讨论的过程,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割开来,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故而,对分课堂把教学划分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以简称为“PAD课堂”。

“转动课堂”是渤海大学依据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动课堂的核心定义为“三转二动”。转动课堂的“转”,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包括三层含义:转型、转法和转体。转型指的是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中心;转法指的是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等;转体指的是课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动课堂的“动”,是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互动,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讨论时,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通过互动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二是动手、动脑,即引导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实践,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练习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和转动课堂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不同点在于:首先,对分不同于翻转。经典对分三过程不同于经典翻转两过程;对分的先教不同于翻转的先学;对分创建内化吸收,连接讲授和讨论,促成渐进性自主建构,促成学生学习从复制到创新的个性化发展;翻转内化吸收与互动探究都在课堂上。其次,转动不同于对分和翻转。对分课堂课程时间分配上按教师授课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的比例,转动课堂按照6∶4的比例把课程的计划学时分为两部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课内课堂和课外课堂。占计划学时六成的学时,用于课堂教学,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课内课堂;占计划学时四成的学时,用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能力训练,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课外课堂。转动课堂的内涵要点是“课前预习+课上精讲+课后应用”;对分课堂的内涵要点是“讲授—吸收—讨论”;翻转课堂的内涵是“课前观看微视频+课堂精讲、讨论、完成作业”。

相同点在于:三者都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三者都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小组合作、讨论;三者都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转动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转动课堂教学实践始于2017年3月,以所教授班级通信1502和信号与控制1502为两个教学实验班,所用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4》,16周内完成5个单元的教学,每3周覆盖1个单元。每单元包括3部分内容:Part A:Pre-listening Task;Part B:Listening Task & Speaking Tasks;Part C:Test Your Listening,课程时间分配按6∶4的比例划分。鉴于听说课的实践重要性,将6∶4的比例分配对象颠倒过来,即学生讨论和练习时间占上课时间的60%,教师讲解重难点占上课时间的40%。

以第一单元(Unit 1)“One World”为例。第一周完成PartA:Pre-listenning task和Part B的Listening tasks(听力)部分。Part A: Pre-listenning task部分的第一课堂的课内课堂40%的时间用于教师讲解有关的句子及其结构,并给出讨论问题;课外课堂60%的时间用于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得出答案。Part B的Listening tasks(听力)部分第一课堂的课内课堂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生词、背景信息和文化知识;课外课堂60%的时间用于学生听对话做练习。第二课堂是观看有关生日庆祝的英文视频。

第二周完成Part B的Speaking tasks(说)部分。Speaking tasks(说)又分为两部分:Reflections on the text(课文思考)和Picture talk(看图说话)。Reflections on the text(课文思考)部分的第一课堂课内课堂40%的时间用于教师提出问题;课外课堂60%的时间用于学生作同伴交流,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课堂是和同伴合作完成一个有关世界各地庆祝生日的PPT英文演示文稿。Picture talk(看图说话)部分的第一课堂课内课堂40%的时间用于教师讲解一些有关观点和英文有用表达;课外课堂60%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分小组谈论婚俗、描述图片,并作出不同婚礼的比较。第二课堂是分小组、分角色模拟对话表演(可以运用教材的知识点自行编写对话)。

第三周完成Part C:Test your listening:A passage(听力测试)和Movie Time and Talking Time(电影和谈论时间)。Part C:Test your listening:A passage(听力测试)部分的第一课堂课内课堂40%的时间用于教师播放一篇短文(播放三次);课外课堂60%的时间学生进行听短文完成填空练习。第二课堂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其他听力小测试。Movie Time and Talking Time(电影和谈论时间)部分的第一课堂课内课堂40%的时间用于教师讲解生词、句型结构;课外课堂60%的时间用于学生看电影短片、完成练习题,并用英语描述一个有关世界人口变化的图表,要求至少阐明三个原因或理由。第二课堂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图表口头描述内容录制成音频,通过QQ上传给教师,教师给予点评。

最后是作业和应用练习部分:学生分小组准备有关生日或婚礼的戏剧(可不拘泥于教材),要求课后搜集演出戏剧的素材、设计剧情、写出剧本、练习演出,并于第四周进行课堂表演。

师生角色的转变

转动课堂使教师定位发生了转变,彻底改变了教师中心论。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启发者、参与者,教师是教学知识点的阐释者,是教学基本资源的提供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运用知识。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变为学生本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由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学生学后交流、教师答疑解惑和指导作业。教师可通过学习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组织课堂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结 语

转动课堂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经过转动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往学生上课沉默寡言、精力不集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此外,转动课堂吸取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优点,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能力,是比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更适合中国国情和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延东:《“转动课堂”重构教学全过程》,《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15日,第4版。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5期,第5-10页。

[3]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