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认知理论是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其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刺激和内在心理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认知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致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变革,因此,结合认知理论的学习主体和认知特征,探寻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已迫在眉睫。文章试从认知理论入手,通过分析认知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和应用原则,来阐述认知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认知理论视角 高校英语 教学改革

认知理论概述

认知理论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开始,认知学派将人的思维视作对周围外在世界的重塑,也就是知识的建构,认知理论强调机体对当前情境的理解。但是不同的人群和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力,也就是说心理问题不一定是由神秘、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的。相反,心理认知的建构是由平常的事件所产生的,诸如错误的学习、根据片面的或者错误的信息作出的片面的推论和解构,以及不能妥善区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等事件。在学习认知理论领域还有学派认为:认知理论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认知理论也被称为“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对学习问题坚持认知理论的有两大学派,即格式塔学派和日内瓦学派。学者布瑞纳认为,学习是通过新的认识来获得学习的意义和形成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动性最为关键,只有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形成学习,学习活动是通过内在强化而产生作用的。布瑞纳提倡的是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让学习者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自由分析及归纳总结等心理活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发现学习法可以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正是高校教育所提倡的。此外,还有学者奥斯贝尔提出的认知同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是认知学习,这种意义基于新内容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可连接性,从学习者心理角度来看,该理论是心理机制上的同化。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掌握来自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相关概念,并以旧知识为基础,新旧知识间相互作用,然后同化产生新的认知,这就是认知同化理论的意义。

认知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特色及应用原则

1.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特色

一方面,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态度,也就是学习主动性。认知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是紧密围绕着学生开展的,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原有知识结构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认知理论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指导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英语知识和文化。另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教授的是语言,语言是受到系统规则支配的,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在该种规则指导下的活动,在对规则的讲授方面采用发现法教学是认知理论的另一个教学特色。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英语使用规则的材料和情境,在这种规则环境下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则、掌握规则,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教学效率,通过对发现意识的培养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认知理论和发现学习法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其二是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发现的语言规则环境。

2.认知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在于英语教学的认知方式与传统汉语之间的差异性。认知方式分为两种,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高校英语学习者中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学生都有,在此基础上教学者要注意的是了解学生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场依存性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是利用外在的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也就是表象型的学习认知,自我概念较差,在负面强化时学习效果会下降;而场独立性学习者的自主性强,更多的是以内在作为学习的参照系,外部环境的转换不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要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在认知方式的差异上去考虑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第二,在培养语言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性原则。英语是属于拉丁语系,有别于传统汉语的象形文字,因此,在思维方式上是不一致的。英语思维是英语学习者所应具备的,思维的存在和表达就是语言作为工具的服务对象,而对学习者的思维培养起关键作用的是语言环境,也就是英语课堂上创设的英语环境。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有助于英语思维的培养,同时也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产生英语表达的愿望和实践环境。另外,在情境性强的英语环境下使学生处于思维集中的英语思维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增强其英语语感与英语意识。

第三,英语学习的内容选择要遵循认知同化原则。认知同化原则认为不是任意的新知识都能够激起学习者的认知反应,不是任意的新知识都能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联。能够被同化的是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所需要的知识,且需要适宜的刺激才能获得同化效果。也就是说,在英语课堂开始前教师要对学习者原有的英语认知进行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高校的英语教学从认知理论视角观察会发现学习者要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接触,能够对英语有良好的功能认知,语言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只有把英语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更为生动的学习素材。

认知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

1.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实践的基本要求,在听力教学环节要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不断增加英语语言的输入。听力教学的语言素材要营造逼真的生活场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诸如多媒体的情境教学和网络同步教学等。英语语言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的内涵和文化是不一致的,在听力教学中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场景下的语言材料,如时事节目、社会热点、电影和影评等,在听力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感受到不同场景和不同对象间的对话方式和内容,同时也让学习者在不同环境下去理解英语语言的魅力。听力教学中背景知识的介绍也非常重要,教师要选取听力材料介绍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文化的听力材料,让学习者在对背景知识有所认知的基础上去获取英语听力认知。

2.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认知体系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关于英语阅读理解的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材料的意义是文章固有的,学习者的阅读是一种被动型的接受学习。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意图往往是阅读理解出题者的主要方向,也就是在阅读技能的培养和阅读目的上,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进行猜测和理解。阅读理解是一种高度自主的创造性行为,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消化和体会,以此来代入情感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理解写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这样才能更真切地体会阅读材料的内涵。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组织上以阅读文本的基本结构为主要讲授对象,强调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阅读材料基本结构的解析来获取材料作者的基本观点。

3.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经典范文和写作体裁的写作模式将学习者要学习的建构系统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写作教学对于词汇的积累量也是有要求的,需要有充足的词汇量才能进行词汇输出,自由表达学习者的思想和情感。写作教学在认知理论下是关心学习者的学习写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是由教师选定教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的示范,学生作为主动的探索者,用自有的英语语言、词汇储备量来完成既定的主体写作。写作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是在教师监控和文章的批改上,在写作过程中的监控主要是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防止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卡壳和思维走偏。在批改阶段教师要做到差别化对待,在兼顾全体学生的同时重点个别辅导,这个批改的过程就是发现不足和查漏补缺的过程,写作文章的反复修改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不断提高写作技巧和结构意识。

参考文献:

[1]齐晓星:《从认知理论的视角看高校英语教学》,《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156-158页。

[2]张慧智:《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探究英汉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3]陈迪:《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学位论文,湖南科技大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