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学上了!”来自四川省峨眉山市的紫兰、紫琼兄妹俩激动地挥舞着商洛市初级中学和商州区第一小学入学通知书。这兄妹俩多年来渴望和在商洛做生意的父母一起生活的愿望终于实现了。2017年秋季,在商洛主城区得以同圆此梦的孩子2000多名。

蓝图有多大?

2017年的商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解决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作为办好“十件实事”之首,市政府计划用两年时间,采取新建、迁建、扩建、改建、购买等形式,重点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5所,彻底解决主城区大班额、上学难问题。

2017年8月,在商洛市主城区商州,洛南市高级中学、初级中学陆续建成,教学设备、校长教师配备到位。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第二幼儿园、第二小学教学综合楼、第三小学改建、第三幼儿园改办相继建成投用。秋季开学,商州主城区新增学位8000多个。

与此同时,作为远期彻底解决商州主城区“上学难”问题的重点工作也在强力推进。届时将建成秦韵教育城、区高级中学、第一小学教学综合楼、第六小学、第十五小学、第四幼儿园、第十二幼儿园、第十三幼儿园等项目,商州主城区可增加学位20000多个!2018年秋季起,商州主城区将全面告别大班额、上学难历史。

福音哪里来?

领导强力推动。商洛市市委书记陈俊把商洛中学建设定位为“交钥匙工程”,由城投公司负责建设,全面建成后交给学校使用。郑光照市长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听取中心城区学校规划建设进展情况汇报,下发会议纪要,提出明确要求,通过现场办公会、汇报会、交办会全力推动。商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区高中、城区义务段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市、区两级强化工作推进力量,组建10个项管处,抽调专人办公,各项目实施单位制定到月、到周、到单位、到人的任务清单。

加大倾斜支持。市、区在项目、资金和政策等方面重点向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倾斜支持,将2015年、2016年市级教育费附加资金的50%以上资金用于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以奖代补。2016年以来,共向中心城区学校倾斜安排中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10534万元,2017、2018两年重点建设的学校均有400~2800万元不等的建设资金补助。商州区对城区学校建设项目的墙改费、统筹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减免,将城区一小、三小院内、十五小学建设范围内拆迁户纳入棚改项目范围进行补偿或安置。

创新投资机制。重大教育项目采取ppp融资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加快商州区第六小学、第十五小学、第四幼儿园、第十二幼儿园、第十三幼儿园等新建项目建设。通过向投资商回购、出资与出地共建等形式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建立学校建设用地征收奖惩制度,对如期完成任务的每个项目奖励50万元,对不能完成任务的进行问责。

各方合力推进。市政府牵头,建立半月汇报和督查督办制度,对进展缓慢项目开展跟踪督办、重点督办。教育、规划、国土、住建、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商州区政府、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协作联动,现场协调对接学校建设规划定点、用地审批、资金筹措、场地租用、合作办学等工作,合力推进工作进展。

注重借鉴经验。商洛市人大组织代表视察中心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市政协将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列为一号提案,跟进办理,带队赴外地考察学习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和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经验。市教育局组织各县区科教体局长和有关干部赴外市学习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工作。通过学习经验,开阔思路、坚定决心、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基本均衡,助推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的解决。

成果怎么样?

为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商洛市、区教育部门确立“市区协手、分类指导、多措并举、存量变增量”工作思路,以主城区上学难问题最突出的小学为重点,在挖掘主城区现有公办小学潜力的同时,市上加快商洛市初级中学的改建工作,确保2017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区上将商州区中西校区改建第三小学、秋季学期新增学位360个,租用商洛技工学校校舍办区第一小学教学部的教学楼改造已完成,秋季新增学位360个,商州区第二小学新增学位120个,2017年中心城区小学可新增学位1840个,比原计划净增加840个。

深化改革,均衡配置资源。城区高中招生首次推行了“成绩+志愿”的录取方式改革。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重新划分学区,初中划分2个学区,小学划分9个学区,解决主城区学区划分盲点问题。制定学区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依托中心城区优质中小学,组建七个大学区,带动城区及周边镇办薄弱学校协同发展。另外,依托高校优势开展合作办学,商州区政府与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第四幼儿园,共办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中学。

如今,商州主城区各学段新增学位将达到8200个,孩子上学不难了,课桌凳摆放不挤了,家长盼娃上学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