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育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随着体育课程理念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教学旨在强化学生体育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忽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训练,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初始阶段,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一、内容筛选,体现训练新颖性

拓展训练内容的选择是制约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拓展训练中,教师要筛选拓展训练内容,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参与兴趣。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固定,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打破教学内容束缚,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预留出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要体现趣味性、新颖性,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训练活动中。这样学生才能在体育训练中获得乐趣,提升学生运动素质。

在进行内容筛选时,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游戏性训练。学习《小篮球》时,教师示范运球动作,讲述在跑动下向前运球的技巧。学生认真听,并识记。教师讲解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练习。学生掌握跑动下向前运球的技巧后,教师设置绑腿接力的游戏。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两名运动员,两名运动员将各自一条腿绑在一起,手中拿着篮球,边走边运球,将球传递给小组的另外两个人,用时最少的一组获胜。教师设置的拓展训练游戏新颖有趣,激活了学生参与热情,学生在参与中体会运球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强度调控,凸显训练科学性

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品质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拓展训练能够深度挖掘学生体育潜能。体育课堂教学训练涉及强度调控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体素质对拓展训练的强度进行调节控制。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低训练强度、高训练量的方式。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疲劳,甚至会造成学生身体受伤,难以充分挖掘学生体育潜能。

《韵律操》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弹跳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两位老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拓展训练形式,其训练强度也有所不同,收到的效果自然也不同。一位教师在学习完韵律操后,设置了单脚跳接力的训练,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参与积极性极高。训练结束后,学生有了切身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另一位教师在学习完韵律操后,也设置了单脚跳接力的训练,但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反复训练这一个内容,训练强度过大,根本没有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一味训练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拓展活动中,训练强度的调控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把握好尺度。

三、多元考量,提升训练实效性

小学阶段,学生运动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评价考量时,要进行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群体学生,丰富考量内容,采用差异性评价方式,体现分层考量意识。科学、有效地考量,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训练过程。按照目的来分,拓展训练可以分为身体素质拓展训练、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训练,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特色,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单一考量方式容易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全面评价学生的行为,全面增强学生身心素质。

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认真听讲,掌握技术要领。在开展课外拓展训练时,教师设置蛙跳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一位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你在跳的过程中,不能只运用腿部的力量,你的臀部和胯部也要同时发力,这样利用脚部的蹬力、臀部和胯部的力量,才能跳得更远,如果你只用脚部的力量,弹跳的力量太弱,根本跳不远。”经过教师的点评,学生若有所悟:“原来我跳不远是这个原因,我还纳闷呢,我感觉自己用了很大的力气,可就是跳不远啊!”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掌握了跳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指导点拨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激活学生参与热情,必须从不同维度入手,对学生展开拓展训练。精心筛选训练内容,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训练强度的调控,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中,提升身心健康指数。在对小学体育拓展训练进行设计时,教师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选准切入点,获取最大教学效果,打造高效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