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言文赏析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要求学生注重积累经典篇目

“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它们经过历史的选择,最后脱颖而出,是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一类作品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思想价值都是极高的,若是学生能背诵并能运用,那就是文言文教学成功的体现了。那么,让学生如何积累呢?我们可以进行归类,分期进行,每学期布置10篇左右。比如:七年级第一学期可以让学生记一些写景的经典之作,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山川之美,还可以学习古人写景的技巧;第二学期记一些经典的家规、家训。八年级第一学期记一些励志类的经典作品;第二学期记一些写人、记事的经典作品。

再有,还可以选同一类作品对比着记,学生记起来可能更快一些。比如:把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放在一起让学生读,这两篇文章都是给朋友的书信,而且两文都是在写景,这样学生记起来更容易些。

二、要求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朗读是文言文最好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进入文言文所创造的意境,受到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此重要,我们如何读呢?首先,引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确。因为有些字的读音今天已发生了改变,还有就是文中通假字的读音,也应注意,不能读错。其次,要求学生掌握音调、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再次,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上下工夫。尤其表现形式为对话的文言文更要注意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例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分角色读,最后齐读,在反复朗读中揣摩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这样既能把握文章大意,又能了解人物性格,赏析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教会学生“读”文言文对于文言文赏析来说很重要。

三、引导学生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文意

文言文展现出了古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情感,简洁,篇幅短小,但是所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写作时对字词的运用尤为讲究,这些字词在句中意蕴丰富,它们可能为整句诗甚至整首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是诗句的内容还是内涵都因其生动、深刻。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词呢?引导学生抓住诗词中的一些名词、形容词、动词,这些词语与诗词曲中的物象或意境密不可分,有时从一些形容词或动词中还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情感。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这个句子,教学时让学生先找出此句中的名词,再找修饰名词的形容词“枯”“老”“昏”,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形容词渲染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与文中的哪三个字相符,学生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整首曲的主题了。

四、调动学生联想、想象,感悟意境

想象是文言文鉴赏的一把金钥匙,打开了鉴赏者的感官,能够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之中看到描绘的美景、听到悦耳的声音、闻到扑鼻的清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走进作者的生活,更贴近作者的情感。法国诗人儒贝尔说过:“想象是灵魂的眼睛,想象有多远,眼睛就能看多远。”特别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教学如鱼得水。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让学生描绘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让学生想象渔人进入桃花源时看到的景象,先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读,让学生听读,边听边在大脑中想象画面,再找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在此基础上,我再补充提问,让画面的内容更丰富,画面感更强。在教学叙事性文章时,利用描摹续写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石壕吏》时,我让学生给文章续写结尾,这也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总之,在文言文赏析教学中,应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及有效途径,提高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