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要有育人氛围、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就得有自己独有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和激励学生、老师的“向心力”,也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环节。

近年来,咸阳市教育局紧紧抓住学校文化建设,全市中小学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四个方面入手,逐渐打造出一张张叫得响、擦得亮的校园文化建设“金名片”,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

如果说一所学校做厕所文化,还把它做得有声有色,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吧?在咸阳市渭城区就有这么一所小学,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厕所文化,它就是2017年底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走进该校的厕所,一眼就能看见大幅的绿树成阴、花鸟同在的阳光墙。文明提示语、古今贤文随处可见。仪容镜、洗手台与洗手液错落有致,没有异味,只有墨香。干净整洁,富有自然美和书香气息的厕所文化,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的目的。

不仅如此,走在该校校园里,处处能看到学校在育人方面的精心布置,学校各项硬件设施做到整体规划、分别实施。学校的形象墙,展示了“习惯造就未来,智慧点亮人生”的办学方向;体现学校精神的主题墙,以文汇为主线,展示“文以载道,汇纳百川”的办学思想;紧扣校训的文明墙,教育学生们文明与安全的相关知识,助其健康成长;博爱墙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还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博爱的种子;操场的运动墙,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运动精神。特色纷呈的班级文化,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美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打造校园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真正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最近几年,咸阳市全面加强校园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建设,从细节入手,从师生做起,让“讲文明、树新风”成为校园建设的主旋律。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科学规划,通过绘制文化墙、建设文化长廊、设立美德少年榜、善行义举榜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经典、名人名言、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校规校训、道德模范等张贴上墙,以视频感召、图片说话、空间提示、实物熏陶等形式,让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实现了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咸阳市各区县提前规划,精心设计,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的“软实力”,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的育人氛围。乾县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累计投资1780万元,打造校园墙面文化、班级文化和楼梯文化等,彰显办学特色。炳公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王村中心小学积极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蛟龙转鼓、周城中心小学的书香校园文化……已成为一张张靓丽的教育名片。

各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巧妙布局,不仅改善了办学环境,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3月16日,记者一行徜徉在长武县中学的校园,学校布局合理,育人氛围浓厚,让人无法想象这是一所在国家级贫困县的高中。长武县中学校长万季权告诉记者,五年前,长武县中学还在一座文庙改建而成的校园里,校舍简陋,学生严重流失,质量徘徊不前,群众意见大。2013年,县上投入近3亿元建成了新校区,占地200亩,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改变。“再穷不能穷教育”,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如今的长武县中学校园规划大气,整洁美观,疏朗有致,亭阁相望,曲径通幽,草青林茂,鸟语花香。教学设施完善,各项功能齐全,实验室、探究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应有尽有。运动区设施一流,学生可得到应有的体育锻炼;生活区安静整洁,管理得当。校园内一草一木皆风景,一物一景均育人。

在去年才投入使用的长武县实验小学,记者看到,学校建成“礼仪教育”主题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学校墙体等地方,建成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墙;组织教师编写“礼仪教育读本”校本课程,开设“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德育工作紧紧围绕“礼仪教育”主题,在全校范围内积极营造“学礼仪、懂礼仪、争做礼仪小标兵”的良好氛围。

咸阳市区的学校更是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每一处都能体现出他们的独到用心。

西工大启迪中学使校园的每一座楼宇、每一条道路、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迪中学精魂的好地方,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特别是独具一格的“天井苑·文化长廊”,更是于方寸间尽显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之精髓。

咸阳中学校园楼群错落有致,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博雅楼、行知楼、云梯楼等,不同的楼宇名称,寄寓不同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寄托。喷绘悬挂“校训、教风、学风”,墙体文化丰富。按照“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思路,分期分批有序进行,使学校绿化面积达到60%。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环境设计、维护和创造,以“学校精神”为文化墙主题,以“问道”“致知”“读书”文化石为主线,以“竹园”“梅园”“芍药园”“文化长廊”“读书林”“乐水亭”为阵地,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

咸阳市天王学校以建设更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突出特色,发展内涵”为主题,不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如更换、添置新的名人名言、礼仪标语牌;力求电子屏幕中的口号符合校情并与时俱进;黑板报、手抄报、走廊的文化墙和校园文化橱窗宣传等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班级“图书角”“植物角”创建各具特色,部室建设注重内涵化发展。

打造校园文化的灵魂

“德育作业实行以来,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长武县昭仁小学副校长王素青说。

自2017年秋季开学以来,长武县昭仁小学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德育作业。记者见到,德育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每天给家长一句温馨的问候、做一件家务事、给长辈捶背倒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王素青介绍,德育作业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每月安排一个主题。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学校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因此德育文化是学校最醒目也是最富有标志性的文化领域。

为此,咸阳市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弘文励教·德善咸阳”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和平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落小落细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经过持续推进,咸阳市中小学校形成了“县县有特色、校校有亮点、人人有收获”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咸阳市各学校通过标语横幅、板报橱窗、童谣传唱、征文演讲等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目、入耳、入脑,知晓率达到100%。扎实开展“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教育实践活动。组建了教师、青年和红领巾3个志愿者服务队,5万名师生登记注册,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开办“道德大讲堂”,坚持开展“日行一善”、365身边好人线索推荐,利用“三微一端”为凡人善举点赞,积蓄正能量。全市中小校与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结对子活动,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小讲解员”“小引导员”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觉参与中了解中华文明、喜爱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

像德育作业一样的围绕德育探索的各种做法已在各校全面展开,咸阳“德育模式”正在发挥积极的影响。

咸阳市文汇路小学通过探寻德育、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以特色活校,用质量立校”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习惯造就未来,智慧点亮人生”的办学方向,“勤勉、乐学、多思、好问”的学风和“严谨、创新、敬业、爱生”的教风已经形成,共同打造了“文明、博爱”的校风。

鲜明的校园文化主题,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文汇路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确定的主题是“手文化”,大到学校操场舞台两侧,用手变形构造的和平鸽,小到班级的路队牌、科室牌,手文化的标识无处不在,手文化的精神在文小随处可见。

“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咸阳市道北小学校长王智敏说。学校先后组织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童谣集》《礼仪伴我行》《让我抱抱你》《古诗新唱》《童心武韵》《琴心剑胆》《科幻画》《阳光心情》《美丽心情》《数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四、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等近20种校本教材,做到“教材、教案、教师、课时”四落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目前,咸阳市形成了以“国学经典诵读、全市足球联赛、万名教师大家访”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德育品牌。这些活动历时长、范围广、层次深、师生热情高涨。其中,以国学经典诵读引领,广泛开展了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大赛、红色经典诵读、古诗词大赛等,指导学生鉴赏诗词、书画、戏剧等作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全市足球联赛为引领,制订了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和联赛章程,坚持开展校园足球市、县、乡、校四级联赛,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新长征”启动仪式,带动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暑期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通过“实地访、信件访、微信访、邮件访、电话访”等形式,全方位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家庭状况,针对性制定成长方案和教育策略,形成了多方联动的教育发展新合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道北中学有这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有这么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这么多像呼秀珍一样爱岗敬业的好老师,我们愿意也放心把孩子放在道北中学。”家长们说。

令家长着迷的呼秀珍老师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陕西省、咸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理事、副会长,陕西省特级教师,她所讲授的家长学校课程“吸粉”无数。每次授课时,有近400名家长一起听课。授课的同时,家长学校每学期还为每个年级安排了两个“家长咨询日”,深受家长们的欢迎。截至目前,共集中授课32场,前来家长学校听课的家长已达14700多人次。道北中学的家长学校制度,通过8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作为家长学校的一种延伸,该校在2015年创设的“四方论坛”荣获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在当年12月陕西省德育工作会上受到表彰奖励。四方论坛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四方代表共计共谋班级管理的论坛形式,也是该校班主任论坛的升级版。2015年5月,学校举行了首届四方论坛,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热情参与,谈体会、讲看法,共同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有效推动了育人合力的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在常规管理方面,道北中学严格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要求各班建立“学困生”档案,制定帮教措施;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中学生守则》培训班,对问题学生开展惩戒教育;实施“班级量化考评”制度,把学生的纪律、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班级卫生等均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事事有章可循”是咸阳市文汇路小学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提出的要求。该校在制订师德考核办法、考勤办法、教育质量考核奖励等大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对师生集会、升旗、外出活动等做出相关规定和要求。庄严的升旗仪式、富有少年儿童特色的入队仪式、“文明、博爱”的校训,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奠基,严明的校规、独具特色的班规、以及文明班级的评选,无不彰显学校的文化育人特色。

在制度建设上,长武县昭仁中心小学提出“抓规章制度建设,打造优秀的制度文化”,学校制定了《教职工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制度规范人,尊重凝聚人,奖励激发人”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了良好的管理体制。

校园活动让“校校有亮点”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彰显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给学校增添活力,给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咸阳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以立德树人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四新四大”的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弘文励教·德善咸阳”十大德育实践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各区县积极组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活动蓬勃发展。

武功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开展了“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孝心少年”评选、“寻找身边的凡人善举”,以及影视教育影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庆祝建党96周年、汉字听写大赛、红色经典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基层学校成立文学社团22个,创办校园期刊23种,搭建内部信息互通平台。

“校校有亮点”是咸阳市中小学校园活动的真实写照,独有的校园活动成为学校的招牌和特色。

咸阳彩虹中学的高考成绩、学科竞赛成绩长年稳居全市前列。在许多人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矛盾的,二者难以兼顾,但在彩虹中学,这二者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一流教学质量的同时,体育、艺术、科教教育全面开花结果。彩虹学校拥有四大节日(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康节、读书节),建有30多个社团,实现了学校“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的办学目的。

西工大启迪中学每年均举办大型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和朗诵节;第二课堂“才艺超市”蓬勃发展。学校专设有几十个特色项目和社团供学生选择,并由专业教师定期在专用教室和场地开展教学、指导活动。该校早在2016年7月被省教育厅首选,成为了全省四市11所中小学“戏剧进校园”试点学校之一。

剪纸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自2003年起,秦都区中华路小学成立了剪纸兴趣小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今天的剪纸社团,已培养了数百名剪纸小能手,2016年,学校被授予秦都区非遗剪纸传承基地。2014年,学校第一本专业性的剪纸校本教材《我有一双巧巧手》出炉。2016年6月,学校剪纸老师朱小静被授予“秦都区非物质文化剪纸项目传承人”称号。

两寺渡村是陕西红拳的主要传承地,村中武术高手辈出。2015年9月,两寺渡小学在两寺渡武术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校武术社团,将“红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由两寺渡武术协会会员担任教练,义务授课。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学校武术社团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咸阳市各中小学缔造出美丽和谐、有活力、有品质的校园,带动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创造出一个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优质校园。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7年,咸阳市创建县区级文明校园102所,市级文明校园50所,创建省级文明校园5所,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3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咸阳市各学校着力打造的美丽校园,不就像这三四月的百花一样争相绽放,让千年故都重焕光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