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建筑技术的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为切入点,探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建筑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能力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4;G642.4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技术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岗位

准确界定建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职业岗位需求,能够为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构建及具体实施提供有效依据。根据实践经验、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可得出,建筑技术专业是面向建筑工程行业,服务于工程监理公司、施工企业、工程咨询机构、工程招投标机构、房地产企业及政府监管等相关主体的学科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熟练掌握绘制图纸、会审程序、测量技术、核算流程、材料编制、工程预算及招投标等知识和技能的施工员、安全员、造价员、测量员及监管员等。

2.职业能力

建筑技术是在社会需求驱动下发展而来的专业内容,作为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其根本目标在于为建筑施工生产第一线培养合格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建筑技术相关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设计感和创新迁移能力。由此可知,其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更趋向高标准和复合化趋势,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容易陷入“唯理论”的教学误区,忽视了对该专业职业能力需求的认知和分析,致使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为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之前,应该首先明确社会对于建筑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由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进而实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具体而言,其应该包含绘制与识别施工图、建筑材料应用、建筑造价的编制与计算、施工测量及管理等基础和专业能力,施工图的会审与翻样、施工方案编制及施工现场问题处理等综合能力。

建筑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1.确定层次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是基础技能,该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建筑图纸绘制与识别、测量仪器操作、安全监管技术应用、建筑材料选取及造价预算等基础性实践技能,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建筑基本功能、结构类型、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结构组成、施工工艺等基础性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形成基本的知识架构,从而为后续更为繁杂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一般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参观的形式进行。例如,在讲述模板工程前,可安排学生对支模施工现场进行参观,以便其更直观地了解模板系统的构建、支模的施工过程,而后再进入实践教学,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其次是专业技能,该部分是实践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操训练,让学生系统了解建筑施工工艺、操作程序及要领、工序方法及技术分类等各种实践操作知识,并在与各工种、工序衔接操作训练中,形成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在培养学生进行工程测算、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及招投标等工种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促进了其职业素养的提升;最后是综合技能,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是对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提炼与升华,其通过建筑图纸绘制、设计方案制作、材料选择、施工技艺应用等建筑工程各个阶段内容的展示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充分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主体部分、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及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的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建筑施工中有关技术、测量、安全及管理等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2.构建“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引进校外实训资源,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操练环境,让其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和模仿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其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由此,构建了“认岗、跟岗、顶岗”“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认岗”,学生在校完成建筑绘图与识别、工程造价与测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训练后,可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建筑工作环境中学习、认知建筑材料、施工流程及管理方法等,从而形成感性认识;第二阶段:“跟岗”,学生在完成工程实训、施工方案编制及组织设计等综合实训后,可进入特定的岗位进行现实操作,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应用;第三阶段:“顶岗”,学生在达到拓展训练目标和完成岗位职业资格认证后,可正式入岗,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建筑施工问题,进而实现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加速提升。

建筑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

1.实践教学条件评价

实践教学条件是建筑技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础性要素,正如建筑工程质量如何,关键在于地基的牢固程度。结合建筑技术实践教学开展的现实情况,实践教学条件的评价指标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二是校内实训基地构建情况,如实训基地的数量、规模、配套设施及人均占有率;三是校外实训基地构建情况,如校企合作形式、学生参与实训操练的频率、项目任务的合作情况、实训课程的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的合作研发等;四是校内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如双师型教师比率、年龄分布、专业结构、职称状态、培养计划等,融合这些评价要素可对建筑技术实践教学条件进行监控评价,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分析,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评价及监督管理均由教务处负责,尚未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且校内外实训基地数量有限,实践型教师严重匮乏,致使实践教学多数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2.实践教学设计评价

实践教学设计评价是围绕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的,是为了实现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立的,其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劣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具体而言,其评价指标包括:一是校内实践教学标准制定情况,如实践教学项目类型、实践课程内容、实践课程所占比值等;二是实践教学规划制定情况,如实践教学目标、实训课程安排、实践教学阶段划分、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方法、成绩评估方法等。现代教学改革驱动下,实践教学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细化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但是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距离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整体规划还存在较大距离,仍存在上升空间。

3.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评价

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与教学质量之间存在最直接的关联性,而且由于教学过程受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教师素质、实践课时量、理论基础等多种要素影响,其评价过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为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其评价指标涵盖了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实践教学组织,如教学计划的完善性、教学管理手段的科学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效利用率、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的逻辑性、实践课时量的充分性等;二是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性、教学疑难点的覆盖率、教育教学管理的秩序性、教学氛围的融洽性、教与学的互动性等。然而,实践教学主体各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这些都可能造成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诸多差异,最终所呈现出的教学质量优劣不同,应该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评估。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加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实践教学作为影响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其秉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是当前各专业和学科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正契合了建筑技术专业对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本质目的,将两者融合并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研究更能从整体上把控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2]于辉、张小强、王强:《建筑技术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湖南农机》2014年第11期,第92、94页。

[3]谢志秦、王成平、吉海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第15期,第37、42-43页。

[4]黄金凤:《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运行机制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5期,第17-20页。

[5]董伟:《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探索》,《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4期,第39-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