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壶口瀑布前吟诵《黄河颂》,在宝塔山下演绎《回延安》,在杨家岭上有感而发《杨家岭的早晨》,在大雁塔追寻诗人的足迹……归来写成《壶口瀑布的成因》《陕北民歌‘信天游’会消亡吗》《雁塔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等文章。这些学生来自西安市第九十八中学朱雀文学社。在他们的指导老师姜凌鸽心里:文学社教他们记录“有风过耳,有景盈目,有感于心,有益于人”,更教他们打开“心眼”,延伸语文课堂,于读写人生中浸润文化、畅意生命。

行走,打开“心眼”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在眼前浮现,只在耳畔回响。”姜凌鸽常常在想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学生,“学习不是一场记忆。没有了‘我’,接受记忆的结果只能是遗忘。做一个有‘我’的学生,才是有潜质、有发展的学生”。

怎么打开“心眼”?姜凌鸽下工夫设置一个个“行走的课堂”,“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道理,郦道元是在行走中发现《水经》的疏漏,徐霞客是在行走中写出了他的游记”。学生终会在在一次次追寻和体验中打通自己。

“我们看见了许多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野草、鲜花、蔚蓝的天空,还喝到甘甜的山泉。我多想变成一个画家,用最美的颜色,把所见所感画出来,可是我只能用还很稚嫩的文笔来描绘。”七年级学生崔莹姗从乾县北正村采风归来,在博客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当学生的足迹遍布西安、杨凌、照金、乾县、延安等地,他们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比以前更善于发现美和捕捉美,比以前更关注他人和社会。

今年的“雷锋日”,社团30名学生齐聚校园门口朗诵《学习雷锋好榜样》:“只要流一滴汗,凝一粒沙,只要添一块砖,加一片瓦,积小爱成大爱,我们就是雷锋……”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很多市民受到感染。

身体行走带来思想的变化,思想行走带来“心眼”的开化。文学社曾先后邀请陈忠实、贾平凹、肖云儒、叶广芩等30多位著名作家作报告。每次作家来前,学生早早读完其作品等着深度交流。

在叶广芩的讲座上,学生听他说在周至老县城采风,发现了秦岭里的一些动植物,极感兴趣。“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仔细读完了相关书籍,还让爸爸陪同去秦岭寻找、验证。”姜凌鸽说,“他的思想和行动已在讲座之外继续延伸。”

姜凌鸽和学生一起探讨写作

相逢,对接课堂

社团课程又不是考试内容,有些家长挺反对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但是学生拒绝不了这样的课堂:能品尝到“端午的鸭蛋”,能欣赏到美丽的“芦花荡”,能倾听到“春江花月夜”的妙音,有神秘的“桃花源”可探险,有“网海遨游利与弊”可辩论,还有着新装的皇帝和说实话的小孩在表演……

社团开设的《播音主持》《经典诵读》《阅读与写作》等课对学生大有裨益,姜凌鸽却愁怎么辐射更多的学生。种种尝试和改进后,她找到了“切口”:“我的语文课上,很多课文都设计成写作型文本,启发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写文章怎么布局、切入,在细节里怎么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在讲授《木兰诗》这篇课文时,姜凌鸽要求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花木兰的评价。

学生的即兴表达让她很是惊喜:有敌军眼中的花木兰——“对面军中一猛将,英勇善战我等颤。听闻此将已还乡,竟是女子不是男!”有“我”眼中的花木兰——“巾帼英雄解甲归,门庭若市圣思垂。花窗镜前描红妆,香闺阁下莲步启。女子不输男儿志,心有苦辣笑面对。豪气冲天摧贼胆,杰出才干灭敌威。不想边关起战事,让尽功劳凯旋归。须当流芳传后世,眉批千古美名随。”还有以花木兰、父母、可汗等人之名创作的诗歌,听之或动容、或莞尔、或唏嘘。

“赛诗”的课堂点燃了学生,也触动了老师,“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还学会了诗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技巧,并且体会了创作的甘苦,收获不浅。”姜凌鸽说。

姜凌鸽在《动物笑谈》的课上又“略施小计”,生动讲述了几个动物的故事,学生们被吊足胃口,询问故事出处,结果全班学生读完了《所罗门王的指环》。姜凌鸽经常如此“忽悠”学生心甘情愿地读一本本著作,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时光深处的柔软》等。

在批改作文、日记时,只要发现好文章,甚至只是具备好文章的一点儿“潜质”,姜凌鸽都会如获至宝,批上一句“我需要电子稿”赐给学生信心和力量。

重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存多元与求异于学习中。学生在姜凌鸽的带领下“读兴”“写兴”盎然,不知不觉间达成语文教学倡导的“学养”目标。

姜凌鸽和她的学生

读写,滋养人生

陕西知名作家几乎悉数来过社团指导,赵熙题词“对民族历史和人类进步的关注应是文学青年的崇高使命”,商子雍题词“我们有义务用自己的笔为世界增添一点亮色”……被寄予厚望的文学社充分汲取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西安市第九十八中学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儒学经典导读》《文学追梦》《德育研修成果集》《美工坊》等校本教材。2016年申报的《“少教多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与社团活动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获教育部规划课题优秀课题。

在姜凌鸽1小时细抠1—1.5篇作文的“操作”后,学生进步神速。他们每次参加“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孔子杯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等活动,近多半学生都能获奖。

八年级学生张昱溪曾经因为“胖”,特别不自信,“来了朱雀文学社,满足了我对初中生活的一切美好想象。”从“不敢表达自己”到“公共场合脱稿发言”,从“写作文只是能看”到“屡屡发表”。

翻开《朱雀文苑》,48个页码的杂志,全是师生的原创文章。这本刊物连续三年被中国散文学会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刊特等奖”。社团学生还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作品800多篇,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项1000余项。朱雀文学社由此获得“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创作基地”“少年作家培训基地”等各种荣誉称号。

著名文学评论家肖云儒说:“我从《朱雀文苑》中看得出,九十八中的教学质量堪称一流,朱雀文学社的作品集有许多鲜活优秀的文章,不愧为全国百家优秀中学生文学社。”

诗人张晋阳曾写“年轻的心,燃烧着梦想,在海的浪尖放歌,在山的峰顶嘹亮”致朱雀文学社,“擎一柄火炬,不熄灭青春的招展”是对他们由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