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休闲体育是高校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陕西省普通高校为对象,运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方法就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最终就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合理化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促进陕西省高校休闲体育活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体育 课程改革

课题:渭南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名称:渭南市城镇居民休闲体育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课题号:16SYB16。

高校开展休闲体育的决定性因素

1.终身体育的阶段性

终身体育有两方面内涵:其一,从生命伊始至结束都会学习并参与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一生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二,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以体系化与整体化体育为目标,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生活领域向人提供参与体育实践的机会。高校体育教育阶段对终身体育的影响最为重要,高校的体育师资、文化氛围以及场地器材等决定了其对于终身体育的实现可有所作为。休闲体育强调生活方式的健康、文明与科学,追求心理与精神层面的享受。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引入休闲体育内容,有利于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助其奠定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与行为基础。

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生理发展中的不平衡、不稳定与可塑性等特征决定了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与影响,以此引发多种自我矛盾。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学生普遍身处于就业、学习、经济、人际关系等多种压力中,他们追求摆脱社会生活压力的手段,休闲体育恰巧以其时代性、自主性、随意性、娱乐性以及广泛参与性等优势,与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了良好的契合,在休闲体育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实现健康心理与人格的打造。针对当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目的并不明确的现状,高校应肩负起引导、组织与管理的教育重任。

3.休闲体育的功能

休闲体育不仅具有健身娱乐与心理调适的功能,以经济发展为视角,人们对休闲体育价值认知的不断深入已使得“花钱买健康”与利用休闲体育改善现代生活质量成为社会新风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交费参加体育俱乐部及体育比赛,而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又可在增强体质的同时降低医药支出,缓解医疗负担。此外,以教育为视角,休闲体育赋予了高校新的引导功能,学生在享受成功乐趣、感受自然魅力的过程中可更好地塑造健康心理与人格。体育的多样化推动人的发展功能,促使体育运动占据大学生余暇时间,对其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现状调查

文章随机选取陕西省10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数比例,在各高校中共抽取1000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43份,其中,有效问卷894份,有效回收率达94.8%,可为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现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1.大学生余暇时间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充裕的自由时间是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前提。调查表明,每天有2小时以上余暇时间的大学生最多,占比约为54.1%,余暇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学生最少,占比约为7.1%,说明大学生可用于休闲体育的时间是比较充足的。按年级分布划分,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较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有更多的余暇时间,对于面临毕业找工作或考研的四年级学生,他们中有超过6成的人享有2小时以上的余暇时间。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很多课程,他们会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上课听讲上,因而余暇时间相对较少。

2.对休闲体育的了解

陕西省高校大学生尚未对休闲体育形成相对全面的了解,非常了解休闲体育的大学生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3.1%,甚至低于完全不了解休闲体育的大学生人数占比(19.4%),与我国高校大学生了解休闲体育的整体情况大致相同。原因可能是陕西省部分高校尚未加强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学生并未对休闲体育产生多样化兴趣。

分析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获得休闲体育及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新闻媒体与报刊杂志占比最高,达到总来源的34%,意味着休闲体育得到了新闻媒体与报刊杂志的有力宣传。次之,同学与朋友之间对休闲体育的推广占比为32%,表明大学生处于一个经常进行人际交往的阶段,他们的生活与行为习惯等会对彼此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体育课了解休闲体育的学生占比不到12%,这有可能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更加关注技术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辅导。

3.参加休闲体育的形式与频率

分析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同学或朋友一起活动”及“个人锻炼”最为常见,各自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2.1%与38.8%。次之为“参加学校与班级的组织活动”,然而,学校活动每年举行的频率都很小,难以对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予以满足。占比最小的是参加体育俱乐部、协会或培训班,约为7.5%,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可知,俱乐部、协会或培训班的自由度及随意性会对学生的参与兴趣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参加休闲体育的频率上,每周参加3次以上休闲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占比约为30.5%,每周参加1~2次的为53.6%,每月参加1~2次的为13.4%,每年参加次数在10次以内的为2.5%。该数据反映,当前陕西省高校学生至少有一半以上尚未形成稳定的体育行为与习惯,这与我国体育人口的评判标准不符,在这些学生中,将近17%的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以月或年为循环周期,两次活动的时间间隔太长,未达到经常性要求,这一情形必须引起体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4.参加休闲体育的主要场所

根据调查,陕西省高校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比较集中,体育场馆是最主要的场所,约占总人数的80.2%。这一集中性选择趋势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特征相符,同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性有较直接的联系。选择在宿舍及宿舍周围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占比约为41.8%,意味着当前已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无法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全部需要予以完全满足。这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另一方面在学生宿舍周围及校园空旷场地有选择性地增设部分健身设施,将校园内及宿舍附近空地用作健身场所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对良好体育氛围的营造。

研究结论与课程改革建议

第一,更新课程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指导,以体育技能与技巧的传授为立足点,追求更加全面的体育效能及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针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程以公共课为主、课时少、学生可选范围小的状况,应将休闲体育教育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合理扩大学生选项空间,多样化体育课程内容,对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与选择予以满足。陕西省高校校方与体育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休闲素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第二,完善课程建设。在课程基础建设上,强化硬件建设与管理,持续优化体育教学外部环境,这要求陕西省各高校以对原有体育设施功能的扩大为基础,合理开发休闲理念与人文精神新功能,以基本条件支持新世纪高校体育发展目标的有力实现,使大学生在短暂的大学生涯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体育意识与习惯,最终对终身体育目标下的理想环境予以达成;在课程教学建设上,进行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各种需求的全面调查,掌握知识,了解当前流行的、学生喜欢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与方式,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有较多的差异,应选择编制内容丰富的休闲体育活动教材,与类型、形式不同的休闲体育活动相结合,进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休闲体育活动所具有的浓郁的文化气息,由此对其高品位文化追求及精神生活需求产生刺激;在课程效果评价上,通过各种反馈信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判断这类项目的可持续性,明确可持续性良好的各具体项目,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与合理的指导。

第三,营造课外休闲体育大环境。围绕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民健身理念进行宣传,调动社会、家庭等人力、物力资源,利用校内各种媒体优势,营造健身氛围,以健身意识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影响,鼓励其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作为全球化的一个共同趋势,资源共享为高校、社会、家庭提供了资源优势互补的契机,高校应利用课外、校外环境为大学生开辟休闲体育新空间,与学校、家庭相配合,实现对学生正确休闲体育态度、行为与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燕舞:《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1-143页。

[2]周越:《武汉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调查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第25期,第6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