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德之人是根本中的根本。寻找既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引起其共鸣的德育是教育人始终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期编辑了7篇德育工作维新的案例,前4篇近日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的表彰,后3篇的德育做法也很有意思。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即把德育这个宏观的概念变得小了、活了,相信坚持下去,做一个有德之人就会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案例之后配发了点评,期望这些内容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做有效的德育添砖加瓦。

做实慈善教育 播种善的种子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

渭南市临渭教育系统将慈善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建立了慈善教育全覆盖、课程化、行动化的工作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两大团体为核心,通过开展教师支教、送教下乡以及各种志愿献爱心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全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使慈善教育真正由虚变实、落地生根,将善的品质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1.寓善于教,打造文化根基

配发读本,抓实教学。将《慈善读本》作为慈善教育课教材,严格按照“六纳入、三结合”的要求落地实施。“六纳入、三结合”,即将慈善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课时、纳入教材体系、纳入教师职责、纳入课堂设计、纳入职责考核;使慈善教育做到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爱心教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目前,临渭区慈善教育读本进课堂已覆盖全区156所学校,累计发放《慈善读本》53000余册,基本满足了学校慈善课教材问题。为让全区中小学生人人有教材,2017年初,临渭区教育局将《慈善读本》电子版上传到临渭教育网,以方便全区中小学校及时下载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慈善读本》不足的问题。

走进课堂、落实课时。在具体的教学中,各校安排班主任担任慈善教育课教学工作,切实落实慈善教育课每学年10课时的要求。每学期,教育局分管局长协同区慈善协会会长深入学校听课调研,采取随机检查的形式,每次听课时间为半个月,详细了解各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真实情况,切切实实掌握慈善教育的最新动态。

听课调研、抓好考核。在听课期间,调研组领导当场填写中小学慈善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授课教师课堂中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状态、课堂资源开发等四个评价项目,进行客观公正地量化打分,并作为教师评优选先的依据。课后时间开展座谈,与老师交流慈善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授课教师备课、磨课和授课的相关过程,并在互动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工作的建议。

宣传典型、共享资源。在调研中,区慈善教育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慈善教育研修活动,大力开发《慈善读本》中的教育资源,编订慈善教育优秀教案,及时录制慈善优质课、示范课,下发各校学习借鉴,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激励机制,鼓舞士气。不断完善和发展慈善教育激励机制,将慈善教育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班级量化考核和教师职务考核中。2015年,全区将慈善教育课列入区级职称评定考核范围,设立了校长、学校和教师评选三个层级,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慈善表彰、宣传推广。

目前,全区先后三次召开慈善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先后拿出17万余元对表现突出的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奖励;已有20名慈善教育课优秀教师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区实验小学的“西部地区小学慈善教材的研究与探索”,已获得教育部的科研立项。

2.日行一善,小行筑成大爱

目前,全区中小学围绕“日行一善”开展了诸多实践活动。倡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友爱助人的为善观念正在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行动指南。2017年,区教育局为全区中小学生配发了7万余本“日行一善”记录本,让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并把所做的事记录在本子上,每天体会慈善的感动。每月开展班级善举小标兵评选,每学期开展学校善举小标兵评选,每学年对全区评选的善行小标兵进行表彰奖励。

3.多彩活动,发展城乡共同体

一是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年进行一次学善、知善、行善总动员;全体师生做一件好事或者是孝事;召开一次讲述爱心故事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主题征文大赛;开展一次主题演讲比赛。通过五个贴近生活的活动,深化广大师生对慈善的思考,真正体会到“我善行、我快乐”的意义。

二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志愿服务队105支,队员4133人,他们利用节假日、学雷锋活动月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开展环境清理、关爱孤寡老人、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开展支教活动。2016年,全区140名城乡发展共同体核心校教师,深入到农村32所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教师通过对慈善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和教科研引领等给予农村慈善课教师全方位的指导,整体提高城乡发展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平。

四是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学校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推出“菜单式”帮扶模式,根据受援学校需求进行精准帮扶,实现帮扶效益最大化。

五是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学校不仅常态化开展关爱活动,还积极行动、主动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单位,向对口帮扶学校的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不断创新关爱留守儿童模式,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进城市、进家庭、进校园活动,拓宽农村留守儿童视野、增长见识。

六是开展实物捐赠活动。自全区开展“废旧衣物,一张纸献爱心”活动以来,各中小学积极参与,2016年,在城区社区、学校、校区设置110个废旧衣服回收箱。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废旧衣物回收约40吨。部分学校利用活动教育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同时开展常态化捐赠活动,通过班会、家长会、校园电视、广播节目等形式组织学生畅谈认识、交流心得。“小手拉大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爱心活动的内容,扩展了活动成效。

用现代农业助推学校德育工作

杨陵区教育局 周文全 王栋梁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围绕区域农业特色、科技优势,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成为杨凌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1.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效应

2015年,杨凌示范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植物辨认大赛,区内7支小学代表队21名学员参加了比赛, 以“研学杨凌,识植有趣”为主题,包括“游、学、劳、赛”等四个环节,充分发挥了杨凌的农业和科技地域优势,有机地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起来,有力拓展和提升了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2016年起,在省教育厅和省校外联的支持下,杨凌示范区承办全省现代农业夏令营,组织营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进行中草药、农作物、花卉及景观树木辨识现场教学,在旱区修复实验室观看人工降雨,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参加热带植物、花卉、蔬菜、盆景的公开课学习,参观秦宝牛业、天和菌业等现代企业。期间,还将举办营员才艺展演活动,组织营员赴陕西省电视台参加“植物辨识大会”。通过引导青少年探索植物种植与生长的奥秘,展现现代农业科技,参观体验现代农业在高科技下的发展成果,激发中小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普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广泛交流,培养他们乐观自信、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2.开展“我是后稷小传人”农业科技实践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杨凌农科城地域特色,杨凌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联办,组织开展了“博览园小小讲解员”活动。由博览园星级讲解员老师,对小讲解员进行讲解内容、礼仪、口齿发音等细致耐心的培训。小讲解员们一个个认真倾听,用心做笔记,现场演练,收获满满。

3.开展“当好文明东道主,我为农高会作贡献”活动

每年11月的农高会是杨凌的盛会,规格高,规模大,是杨凌最大的品牌。为此,我们每年在全区开展“当好文明东道主,我为农高会作贡献”活动,组织3万多名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农高会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内及周边开展美化环境卫生、捡拾白色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

4.开展“游园实践”活动

结合“新要求·大实践”德育活动要求,依托杨凌众多的科教资源,每年组织学生参观西农大科技博览园、杨凌国际农业创新园等。许多学校把这项活动作为对优秀学生的一项奖励,让学生在游园活动中感受农业的伟大、科技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科技的兴趣。

小作业 大能量

汉阴县漩涡镇堰坪小学 卓小瑜

2016年秋季学期至今,大山深处的村小——汉阴县漩涡镇堰坪小学因探索推广“德育作业”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界的关注。我作为德育主任不但在县内各学校一口气作了多场讲座,还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优秀文化进校园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赴深圳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两岸三地德育工作论坛。近日德育作业又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的殊荣。

“德育作业”之所以在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同,是因为它戳中了这些年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痛点,寻找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交汇点。正如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所说,德育作业把过去抽象的、空洞的、大水漫灌式的教育,变成了具体的、生动的、精准滴灌式的教育,特别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倡导育德于心,成德于行,所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德育作业,就是把过去抽象的德育通过“三段三层三类”模式来落实。“三段”是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分成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个教育段,按不同年级设计作业,建立个性化的“德育作业超市”。低段侧重家庭美德教育,中段侧重个人品德养成,高段侧重社会公德培养。目前,一二年级德育作业有70条,三四年级德育作业有107条,五六年级德育作业有101条。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大概要完成近300次作业。“三层”即把“德育作业”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三类”即把“德育作业”的形式分为知识类、作品类、实践类。

在评价德育效果时则用“星星银行”的方式来呈现,实施动态实时评价机制。开学初,每个孩子都有“爱国、孝敬、友善、文明、诚信、勤俭、卫生、学习、运动、团结、法纪、艺术”12颗(类)德育星,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动态存储、扣除相应德育星,被扣除的德育星可以通过完成相应的德育作业再次获得。学期末班级评定“金星、银星、铜星”少年,表现最好的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并记录在德育成长手册,向家长反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和记录学生成长点滴,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附:德育作业超市

诵读中华经典 积淀人生底色

陕西石油普教中心长庆未央湖学校 李永辉 汪玉生

1.精选诵读内容,编印校本教材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现状,组织各年级语文教师精选了课本以外的优秀古诗文及中华经典作为诵读的内容,如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和五言绝句等简单易读的内容;三四年级学生背诵《弟子规》;五六年级学生背诵《中华成语千字文》;七八年级学生除背诵《论语》的部分章节外,还精选了唐宋八大家等名家作品中的一些名句名篇,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每个年级的背诵内容由德育处统一编印成校本教材,供各年级循环使用,保证了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诵读活动,加深经典理解

一是集体背诵。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时,由德育处统一组织整队,各班队伍集合好以后就开始大声有节奏地诵读,并在出校门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诵读,各班主任护送路队并监督学生诵读,值周教师在校门口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学生诵读声音是否洪亮、富有节奏感,每名学生是否都能投入到诵读之中等。考核的结果在下周晨会作为特色工作进行专项讲评,对表现优秀的班级颁发特色工作流动红旗。另外高年级学生还利用早晨和下午到校即学时间,由学生干部组织进行集体诵读。通过大量反复的诵读,使学生对诗文内容耳熟能详,达到能流利背诵的程度。

二是讲解释义。由语文教师利用课内外时间对诵读的诗词从内容、写作背景和作者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解析,让学生体会诗文的写作意境和教育意义。

三是活动渗透。学校每年利用六一艺术节对诵读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每个年级组编排一个诵读节目进行演出,各年级师生将经典诵读与舞蹈、歌唱有机结合起来,编排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节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各班平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班队会和兴趣小组等方式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书写大赛、朗诵比赛和情景剧表演等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读古诗送贺卡”活动,如中秋节来临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并做一张贺卡寄给远方的亲人,使学生懂得象征合家团聚和美好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母亲节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古诗,并做成贺卡送给母亲,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组织诵读比赛,检验诵读效果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对各班上学期古诗文诵读情况进行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验。由德育处拟定比赛的评分标准,抽选专业教师担任评委。比赛前,由各班班长从上学期诵读的诗文中随机抽取5篇作为参赛篇目。比赛中,各班学生统一身着校服,个个精神饱满、声音洪亮、神采飞扬。比赛结束后,由语文教师从诵读内容、技巧、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现场点评,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学校领导对上学期整体诵读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对本学期诵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最后对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奖励。整个活动主要由学生组织,并担任主持人,教师进行适当指导,但不直接参与组织,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德育微课小而有意思有意义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王 甲

自2013年5月起,西安交大阳光中学开设了德育微型校本课程(以下简称德育微课)。德育微课作为学校德育改革的一种尝试,已经在学校的德育实践中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应该说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思维和样式。同时,德育微课的积极实践也丰富了学校德育活动的样态,日益彰显出德育的活力和创造性,突显出其实效性。

德育微课是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目的,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学生生活中生动的事件或者富有教育内涵的资讯为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运用多媒体播放或者采用讲解、演讲、表演、讲评等形式,创设一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教育的微缩型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德育微课以班级为单位开设,班主任具体负责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工作,班级每天一课时,每课时10分钟,班级每周共计开设五节德育微课。学校将德育微课的课程层次分为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德育微课除了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为主要课程形式外,还有主题讲解、小组讲评、才艺表演等课程形式。德育微课的内容丰富,大到世界风云,小到班级事务甚至个人琐事。学校通过四年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了涉及爱国、励志、安全、心理健康等近二十个教育主题的德育微课素材库,形式有文本、PPT和视频。

学校成立了德育微课研发制作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微课开发工作。政教处每学期开展德育微课素材征集评选活动,每学年组织德育微课课例征集活动,以此来不断丰富德育微课的课程资源。制定了“西安交大阳光中学德育微课实施办法”,政教处坚持每天对班级德育微课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每学期进行两次全面的督导。政教处每学年组织一次德育微课的调研,征求学生和班主任的意见,确保微型德育校本课程的效果。班级每学期对学生参与德育微课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政教处坚持每学年组织一次德育微课观摩评选活动。制定了“班级微型德育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办法”,定期对各班微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把班级课程的执行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和班主任考评之中。

每个名字都是一段故事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丁 玲

一、选题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我们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微课目标

将历史拉近学生的身边,让学生正视历史和关注历史,从历史的源头找到力量。

三、微课类型

观看视频,学生参与交流。

四、微课准备

制作“南京大屠杀”ppt,熟读诗歌《哭墙》。

五、微课过程

1.导入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上午课间操时间,同学们集中收听了政教处的爱国主义教育广播。下午德育微课开始以前,班长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残酷的战争。”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屏息凝神、面色凝重地睁大眼睛,等着我发言。

“那天刷微信,在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下面点了赞,另外一个朋友马上回复:‘你俩怎么认识啊。’”刚刚开始,我抛下这么一句话。同学们听到我这个开场,先是愣了一下,但似乎也舒了口气。

2.主体

“我的好朋友陈老师曾是咱英语老师儿子的小学语文老师,你们知道吧。”我接着聊天。同学们听到这个八卦很高兴,叽叽喳喳地开始接话,忙着分享相似的经历。

然后我低头打开了PPT,开始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规模的惨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总计达30余万人。

伴随着我庄重的解说和缓慢、忧伤的《辛德勒的名单》大提琴曲的响起,同学们被屏幕上的视频和图片震惊了,教室里渐渐地安静下来。待PPT播放完,教室已经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同学们,30万,这不仅仅是数字,它都有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他(她)或许是你的同学的同学,他(她)或许是你邻居的邻居,他(她)或许是你朋友的朋友,他(她)或许是你家人的家人。当你的同学、邻居、朋友、家人发生了什么,你要做到的,至少是不要忘记。”画面定格在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墙。

3.小结,读诗歌《哭墙》。

问题即成长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干镇中学 王瑞春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深感中国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要算是“怕犯错误”:老师怕学生犯错误,学生怕自己犯错误,于是条条框框严加防范,岂不知怕犯错误比错误本身更可怕。近日看到深圳市龙华新区行知小学校长满小螺的教育事迹,不觉拍手称快,觉得这才是理想之教育理念。

满校长是一位极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她到国内外学校参观学习,她的教育理念随着见识的增长而成长。她下决心实施她的新理念:将学校所有的活动室全面开放,将所有的玩具、乐器和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教室内外、走廊、操场、楼梯拐角等地方,让学生们随处可见,随手可玩,随地可练,让所有的教具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她的决定刚一宣布,全校教师哗然,反对声一片:“不行,不行,放在外面,没有人管理,弄坏了怎么办?弄丢了怎么办?”她平静地说:“这很正常啊,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一种校本教育,什么时候孩子们懂得爱惜公物了,什么时候东西不丢了,我们的德育就做好了!”

在她的积极努力倡导下,学校逐步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开放。学生们高兴极了,像小主人一样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地玩玩具,摆弄乐器,出入阅览室、图书室,或者在操场上奔跑。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觉学习并遵守着各种纪律制度,自由选择参加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关爱与帮助,一时间学校风气大为好转,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当然也有意外,一次老师发现摆放在走廊上的横笛不见了,报告给校长。她并不着急,心平气和地在校园广播上宣布这件事,说这位同学将横笛私自拿走肯定是因为某种原因,希望这位同学能到她的办公室跟她讲明情况,从而改进学校的工作。她的诚恳打动了全体的老师和同学。第二天,那位同学拿着横笛去见她,原来他非常喜欢吹横笛,他怕下课后别的同学先拿走,他吹不上,所以才私自拿走……她没有批评他,而是就这位同学的想法在各个班级展开讨论:如何看待这位同学的做法,该怎样对待公共设施,如何处理“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的讨论让学生对问题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德育理念随之加深,即“问题即成长”。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有所触动:德育不是靠禁止,而是靠激发和引导。老师们也学会了心平气和地面对在问题中不断成长的孩子们。小小校园,洋溢着和谐快乐的氛围,处处让人感受教育的大气与从容。

美德宝葫芦,装满真善美

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金近小学 邵 瑞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老师们发现许多同学喜爱看动画片、讲童话故事、崇拜个别卡通形象,讨论会上学生们讲了一个“宝葫芦的秘密”故事之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上了这个宝葫芦。都说宝葫芦是因为里面装满了美好的东西才惹人喜爱,都想自己身边有个这样的宝葫芦,能把自己日常生活、学习中友善、诚实、敬业、文明的榜样故事、自己的美德小事等这些美好的东西统统装进宝葫芦,然后变成更多进步的甜蜜、成功的快乐……“美德宝葫芦,装满真善美” 倡议一发出,立即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校园顿时热闹开来。大家纷纷行动,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设计宝葫芦,快乐知美德

“怎样的宝葫芦最好看,最特别?”带着问题,学生们动手制作起了美德宝葫芦。他们通过上网学习,请教老师,邀请帮手等方式,制作出了一个个“奇思妙想”的美德宝葫芦。有的学生变废为宝,为塑料瓶子穿上精美的葫芦外衣;有的学生则设计成了乘着叶子船、挂着红领巾的卡通宝葫芦……学生们把自己设计的宝葫芦天天藏在心爱的书包中,让宝葫芦陪伴自己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于是在文化长廊下、校园广场上也都挂起了大大的宝葫芦……

在“请童话伙伴,代言价值观”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请来了阿里巴巴代言“富强”,请小头爸爸代言“平等”,请熊大代言“法治”,请了匹诺曹代言“诚信”……三(1)中队的王婧学生说:匹诺曹一开始很爱撒谎,每次撒谎过后,鼻子就不由自主地伸长。有一次他一连撒了几个谎后,鼻子长得让他动弹不得,在经历无数次“长鼻子麻烦”后,终于成为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就这样,队员们纷纷给自己的美德宝葫芦取上了诸如熊大葫芦、匹诺曹葫芦、孙悟空葫芦、暖羊羊葫芦、狮王辛巴葫芦等好听的名字,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美德的认识在取名活动中渐渐拓宽开来。

装满宝葫芦,榜样学美德

“我把梨子提琴的故事装进我的和谐葫芦里了。”“我的友善葫芦里有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取的宝葫芦名,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电话访问等方式寻找自己心中的美德榜样,有的学生找到了卡通榜样:“暖羊羊是羊村的班长,待人真诚、热情,说话彬彬有礼,羊村里有事了,暖羊羊总会民主地和小伙伴商量,能耐心地倾听伙伴们的想法,是羊村公认的好班长。” 有的学生则寻找到了身边的榜样:“我们祝温村的杭兰英奶奶,28年如一日,把村当家,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把村子建成了闻名全国的示范村之一,在平凡中闪烁着她的奉献与敬业。”

学生们将他们的故事通过校园里的小白鸽广播、宝葫芦信箱、小红帽宣传栏等推荐给了大家,并在宝葫芦形状的记录纸上,画上榜样形象,记上榜样故事,珍藏进了自己的美德宝葫芦里。

牵手宝葫芦,争先行美德

学生们纷纷向自己的美德榜样学习,牵手自己选定的美德宝葫芦,制定自己近期的美德行为计划。就这样,学生们在每一天里把自己这样的美言美行,都记录在了少队部统一下发的宝葫芦记录纸中:帮助爸爸妈妈倒垃圾了,借给同学铅笔、橡皮了,上课比以前听得更认真了……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在勤奋、诚实、友善等各个方面有了点滴的进步,都是美德的一种表现。

每周,学生自己向中队里的美德宝葫芦推荐自己最棒的一件美德小事,经过层层筛选,各中队推选出一件最美小事,写成一则故事展示在校园广场的美德大葫芦里,并通过国旗下演讲、宣传窗张贴等方式展示。当然,等学生们记满一张记录纸后,就可以乐滋滋地塞进自己的宝葫芦里,参加少队部组织的美德故事周排行榜、月排行榜的角逐。

评价宝葫芦,快乐存美德

为进一步推动美德宝葫芦活动,物化学生评价,使其评价更加形象、直观,也为了更好地与学校20年坚持开展的“小鲤鱼跳龙门”书签奖章奖励机制相结合,学生们和老师们一起设计推出了一套校园美德币。师生讨论决定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美德币:一是可通过日常学习、行为上的优秀表现,获得书签、奖章,置换美德币,促使学生在平时更注重自身良好品行的养成;二是可通过参加月美德小鲤鱼评比奖励获得;三是可将在家闲置的玩具、书籍进行兑换或献爱心,进行爱心小鲤鱼评选获得,既让物品物尽所用,又让学生养成节俭、分享等美德。

学生们自主开辟了一个活动阵地——“葫芦屋”,屋里挂满了美德宝葫芦,或点赞身边的美德伙伴,或分享感人的美德故事,或展示美德行动的温馨提示。课间、午间,都能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行美德的身影,参加活动的学生用有序的排队诠释着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守纪;担任小管理员的学生用微笑热情、细心管理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

晒晒宝葫芦,处处扬美德

每学期末晒宝葫芦的现场最让人难忘,校园里开通的“美德热线”、开设的“葫芦信箱”、举行的精彩纷呈的“美德夸一夸”活动让师生们、家长们一起重温着一个个美德小故事。活动中推荐产生的100个美德小故事,通过在校园内师生评、各村社区家长评,最终评比表彰感动金近校园的10位“美德小鲤鱼”,以此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收集美德信息的有心人、传播美德的热心人。在评选中,大家就会印象深刻地记住这样一批好学生:“和黄香比孝顺”的潘圣媛,“班里的事就是我的事”的海来什且,“我诚实,我快乐”的王松松。特别如郑沙丽,已成了校园里赫赫有名的美德故事王,那是几年前,她家旁边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老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行走很不方便,她就想尽自己的能力照顾老奶奶。当老奶奶闷闷不乐的时候,她围在老奶奶身边讲笑话,讲童话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一直讲到老奶奶的脸上有笑容为止。这样的故事,她每天都去讲,一直讲到了老奶奶去世。

平日里,学生们纷纷和美德宝葫芦交朋友,走进伙伴身边、活跃在快乐校园、走进家庭社区。“黑猫警长物业监察岗、小白鸽课间文明游戏岗、小飞鸟超市诚信岗、小水滴社区节约岗……”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建一个或者多个美德岗。在寻岗、建岗、行岗的过程中,找到了表达爱心的方式,体会到了施爱中也能快乐自己。

点评:

学校德育是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德育的有机结合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田建军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主要任务和工作途径。德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层面和视野,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但是,曾经一个时期,把学校平常不做的工作当作德育创新,把学科课堂教学很少涉及的方面当作德育内容,把课堂以外开展的活动当作德育形式,把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当作德育活动,普遍存在着德育内涵界定模糊,德育工作往往有名无实的现象。新年伊始,阅读上述几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案例,让我倍感欣慰。

不断拓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有效途径。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创新德育工作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慈善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他们不仅有慈善教育的设想,还建立了全覆盖、课程化、行动化的慈善教育工作模式。开发了慈善教育的教材,使各级各类学校有依有据,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提出了慈善教育班主任负责制,确立课时安排和考核办法,避免了教育的形式化。组织一定范围内的听课评课,切磋慈善教育的技能,交流成功经验,把优秀案例在全市推广,更好地发挥了有效课程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他们还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注重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功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把培养教师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与教师培养学生的慈善行为相结合。鼓励教师开展支教、送教下乡以及各种志愿者献爱心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慈善的本意,为学生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学生不仅在班主任引导下,开展德育课程的学习活动,还自觉开展慈善行动,记录于“日行一善”本上,把自己对慈善的认知变成实践活动,这样使慈善教育由虚变实、落地生根,将善的品质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使慈善永恒,不断发扬光大。

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是一个包括普及德育知识、培养德育情感、形成德育意志、实施德育行为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但并非全部依靠说教。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实现从德育知识向德育行为转变,归根到底要依靠实践活动来完成。杨陵区教育局开发的“用现代农业助推学校德育工作”, 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特别强调通过开展学生参与式的活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转变学生自身行为,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活动,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一定的文化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德育功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德育效果,只有通过学生转变来体现。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因此,德育不是停留在学校计划之中,德育效果也不是依靠学校工作总结呈现。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堰坪小学的“德育作业”,就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把过去抽象的德育通过“三段三层三类”模式来落实。不仅把德育内容细化,便于操作,更重要的是探索到德育评价的新模式,使抽象的评定具象化。

德育贵在创新,教育改革永无止境。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有效内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长庆未央湖学校开展的“诵读中华经典,积淀人生底色”的活动,还是西安交大阳光中学进行的“德育微课”、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干镇中学老师写的“问题即成长”,都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可贵探索,是德育的开拓者,可喜可贺。我们更应该不断探索,德育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精神,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3.0时代,中国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双基”、“三维目标”走向“全面发展的人”的新时代,从此学校的全部活动都要围绕核心素养来展开。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更加明晰,具有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相关内容。国家层面的德育,主要是增强政治认同和法治精神。政治认同就是让学生对我国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工具和政治效能的认可、支持和服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社会层面的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最基本的是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往沟通的能力、表达思想的水平等。个人层面的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核心是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处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意志力,健全人格修养,能够自尊自爱,具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笔者认为,德育不能过分庸俗化,更不能简单活动化,要全面布局德育内容,特别是加强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德育要求。

1.重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一个成熟的社会,必然是公共参与度高的群体;一个优秀公民,必定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个体。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要经历“知识学习—课堂模拟—社会实践”的过程。德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核心素养中的公民参与素养就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我校学生很早参加全国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把模拟政协当作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社会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抓手,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公共参与能力。学生组成社团,像一名真正的政协委员一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自己知识视野范围内的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社会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模拟提案。带着青涩的模拟提案,社团成员参加全国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伴,共同举行模拟政协界别讨论、模拟政协委员大会发言、解答其他模拟委员的提问。特别是我校学生提出的“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获得全国第二届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最佳提案奖”,被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至全国政协大会。这个事情被全国著名媒体纷纷报道,各路记者前来学校采访学生,探究提案的形成过程。学生深切感受到,“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参加模拟政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悟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信仰崇尚法律法规,牢固树立规则意识

社会层面的德育,要重视法治意识的培养。最近,“等老公、拦高铁”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反映了个别公民的规则意识淡漠,缺乏社会公德。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所有公民和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加强法律知识教育,要使法律成为公民的一种信仰。正如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树立法律信仰比增强法律知识更重要。没有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和崇敬,纵然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形成法治国家。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法律规范分析问题,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最终固化为法治思维。当一个国家的公民普遍具有法治思维时,这个国家才能发展到法治国家。加强法治意识,要从规则教育开始。规矩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利己利人的行为准则。违背规则,从表面和暂时看,可能损人利己,但最终是损人也不利己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针对学生对我国公检法之间关系不明、对法院检察院职能不清的情况,我带领学生前往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刑事审判,直接感悟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通过联系中院法官,确定适合学生旁听的案件,办理手续后进入审判大厅。学生知晓了犯罪嫌疑人、公诉人和审判人之间的关系,清楚了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各自职能,明确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懂得了公平、正义、平等和自由的价值,增强了法律意识,达到了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体会了法律孕育正义之魂、人性之美、道德之善的作用,培育了学生的法治信仰,涵养了学生的法治思维。

3.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的信仰,主要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政治制度的认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优秀文化之一。今天,我国科技成果层出不穷,鲜明地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文化创新能力。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文化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的和平崛起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和壮大。”因此,学校德育,要旗帜鲜明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等都纳入德育系列之中。还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植根于三秦大地上的陕西精神,是陕西人“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真实写照,是建设新陕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对自身文化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不可能形成对我国的政治实体、政治价值和政治工具和政治效能的认同。因此,德育要创设文化自信的氛围,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继承、创新性的发展。

4.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科学精神,树立良好社会心理

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健康优秀的国民,这里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一个人只有把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个人层面的德育,必须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主要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只有形成稳定正确的心理倾向,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预期,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使自己身心健康,人格高尚。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棵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思想。”人最可贵之处是有思想,最可怕之处是有错误思想。指导自身行为的思想正确,就能恰当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乐观待人、快乐做事。如果指导思想错误,就会使人生走向歧途。

具有健全人格,才能形成独立自主意识,不迷信和盲从权威,用自身的理性调节控制人的欲望和本能,才能用所掌握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高级思维形式,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当今社会,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科学探索精神,人云亦云,一味地接受模仿。社会批判言行冲动,缺乏冷静分析,甚至用极端办法来发泄心头怨气。偏见狂热、愚昧偏执、逆反暴力等现象,都是缺乏理性精神的种种表现。总之,学校德育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不能用国家层面的德育内容代替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德育内容,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