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榆林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脱贫工作,始终把精准资助、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当前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瞄准靶向施策,以“五个一”为抓手,抓实抓细教育扶贫工作,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一、精准识别,一个不漏。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等十项控辍保学制度,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三项大排查活动,逐村、逐户、逐校、逐人进行深入排查,全面摸清3~15周岁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底数和就学情况,健全完善“两册、六表、四书”台账,重点摸排因贫、因病以及厌学等原因辍学的具体情况和原因。目前,全市3~15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3777人(学前幼儿827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5498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累计劝返辍学学生83人(小学14人、初中69人),无因贫辍学学生。对先后排查出的从未入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残障学生299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意愿,全部安排就近入学并注册学籍(随班就读6人、特教学校1人、送教上门269人、外出康复教育和治疗23人),做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应入尽入、应返尽返、应保尽保”,一个不漏。

二、精准资助,一分不少。从2012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2013年又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在此基础上,全市严格按照资助政策、资助程序、资助条件、资助标准,全面落实各学段教育资助,实现了从学前到大学贫困家庭子女资助全覆盖,做到了按照需求,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人数一个不多,金额一分不少。

三、精准帮扶,一个不差。全市教育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开展大家访活动和精准帮扶工作,坚持就近原则,将全市46437名专任教师与4377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包括学前、小学、初中)进行结对,建立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实现精准帮扶。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及时剖析原因,分析家庭情况,找准存在问题和症结,及时访、反复访,加强引导,增多关爱,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真正做到访在前、防在先,确保每位学生至少有一名对口帮扶教师,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差。

四、精准监测,一个不错。为实时动态监测控辍保学工作进展情况,实现与省级教育控辍保学系统无缝对接,我市率先建立了榆林市教育控辍保学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市3~15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详细信息和享受资助情况全部录入系统。系统横向覆盖12个县区,纵向贯穿各个学段,通过市、县(区)、乡(镇)、村、学校五级协作管理,全面呈现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跟踪记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情况、享受资助信息,详细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人数、辍学学生动态、学生分布区域、复学保控情况等,实现精准监测,确保一个不错。

五、精准补漏,一项不缺。按照“思想松不得、合力减不得、督查考核软不得”的要求,严格对照中、省明查暗访和季度省、市交叉检查反馈的问题,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主动认领问题,剖析问题,查找工作滞后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堵补“漏洞”,补齐短板,确保问题限时全部整改到位,一项不缺。(榆林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