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日,就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绘制宝鸡教育发展蓝图、怎样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局长等热点话题,我们专程采访了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聆听了一位教育专家的真知灼见。

记者:作为民生之基和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重要支点,让优质教育惠及千家万户,就需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那么,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

苏永兴:我认为,“好教育”一定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一定是关注人的。首先是要关注所有人。关注所有人就是面向全体,特别是基础教育,它跟精英教育不同,基础教育一定是面向所有的人,让每个人都有所发展。第二,好的教育必须关注到个体的差异性,只要个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升,这个教育就是成功的。而不能说我把人都教到清华北大就是成功的,你必须把清华北大的教到清华北大,把浙大复旦的教到浙大复旦,把宝鸡文理的教到宝鸡文理,那剩下的人可能就是我宝鸡职院的,只要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教育就是成功的,就是好的。第三,“好教育”要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只盯着那个分数,不是单纯指成绩高,全面发展还包括要有健全的人格,有健康的性格,有正确的三观,有良好的习惯,具有服务社会的个人能力。因此,我理想中的好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

德育行动和普优行动,德育行动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普优行动解决优质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创建”是启动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问题。我们的创建是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作为前置项,必须谁家都要过,把教育强县和双高双普作为提升项,每个县区都根据自己情况和中省市县的要求,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每一个县都有任务,每一年都要往前走几步,这样就家家有目标,年年上台阶。每一个创建从内涵到硬件都是有标准体系的,我们严格按照标准体系,把创建的过程变成了促进工作的过程,做成了我们补短板、促内涵、提质量、上台阶的过程。我们看重教育现代化强县这个牌子,但我们更注重过程。

记者:宝鸡教育不仅在全省,某些方面在全国都领先,宝鸡教育发展有什么秘诀?为什么能做这么好,有什么锦囊妙计?

苏永兴:锦囊妙计没有,但是心得体会有一些。第一,你走到任何地方和我们宝鸡市各县区政府的人聊,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作为市教育局,我们就是给大家设了一个局,形成一个场,这个场就是党政重视,社会关注,教育人三军用命,形成了大家都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

第二,就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就是在把握方向的基础上,我们从宝鸡实际出发,创设了一系列载体。教育部、省教育厅都要求立德树人,我们市县也在讲,但是怎么个“立”法?我认为,越到基层越需要载体,越需要抓手。我们就用德育行动落实立德树人,用普优行动落实优质教育均衡,用各种创建来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硬件等的不足。比如为了提升我们音乐教育,或者说艺术教育的水平,三年前我们就创建了中小学合唱艺术节,开始都是合唱大白话,现在我们往合唱艺术发展。我们邀请了西安的专家指导,专家们第二年来的时候很惊讶,到第三年简直不相信这是宝鸡的孩子唱的。我们宝鸡一中的合唱团去参加全国的合唱比赛,最后获得了一等奖。从一等奖中选出的3个最佳钢琴伴奏,其中就有我们宝鸡一中的钢琴伴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舞台上提高的是学生,但也提高了教师成长。

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人他自己饱满到什么程度、丰富到什么程度、有意义到什么程度,他的学生就可能被引领到什么程度。

苏永兴:我很赞成你的话,教育上不是有这样的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得成为那样的人。在操作层面如果说还有什么秘籍的话,我还要说一点。所有基础教育都面临如何平衡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这是个老话题,实质上我们教育人冷静分析后,都会认识到,这两个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含关系。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你应不了试,很难说你素质教育很有成效,而你能应了试,也不能说明你的素质教育就好。两者是包含的关系,素质教育的范畴更大一些,但在执行层面很多时候这两者往往变成对立的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们的策略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是对现实的尊重,但同时也不能紧紧盯着分数。因为这既是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也是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和育人的要求。我觉得我们这两年“平衡”做得比较好,像我们这几年实施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课改中,我们是试点先行,理念引领,最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才合适。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扬弃的过程。所以在推进课改的时候,我们市局层面只是不断地倡导,不断地开现场会。县区教育行政人员没想通不改,教师没准备好也不改。我们不急,所有人可以看看,可以学习参观,等你动心了,你自然而然就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带着镣铐跳舞”搞素质教育也好,我们努力提高应试升学率也好,都必须把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放在心头上。另外,我们在县区采访时也看到教育系统都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和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请问宝鸡市教育局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学习落实方案?

苏永兴:2017年1月,我们开展了“四规范三提升一创建”活动,聚焦突出问题,全面排查,列出清单,逐一规范解决;积极开展创建党建示范学校、争做“四有”好教师活动;完善制度机制,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重点,督促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不断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党费收缴等基本制度;注重融合互促,坚持以党建带业务,以业务促党建,使党建工作渗透到思想政治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防止党建与教学业务“两张皮”。

记者:再提最后一个问题,您在宝鸡市做了这么多年教育局局长,这么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既善于顶层设计,又勇于开辟路径,而且收效也很好,对十九大精神的落实也有一些具体的布置,那么,您对宝鸡教育的未来有什么设想?也就是说您对具有宝鸡特色、宝鸡风格的教育体制机制的样态有着怎样的构想和具体目标?

苏永兴:我们的目标当然是教育现代化。我理解的教育现代化第一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我们的教育从业人员要有先进的理念,这一理念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符合教育发展的大势。第二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一定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时时可学、人人可学这样一种教育形态。第三是队伍的现代化,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一定不是一群教书匠,必须有教育情怀,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四有”教师,而这个目标远得很,我们远远没有达到。第四,现代化我认为是课程和课程实施的现代化。这个课程是在现代化条件下,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能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能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等,就是整个课程体系能够诠释和实现我们所设定的教育目标。第五,就是评价手段和评价体系的现代化。教育需要坚持,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某些方面体现的是精致、精细、执著、坚持。好的东西我们经过几年沉淀,一定要把它坚持下来,扬弃掉不好的东西。希望宝鸡教育当然是在现代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这个地域特色应当是既有周秦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就是这样,我的表述可能不够完整。我们现在很多人觉得教育难,是因为一些家长不认为孩子和孩子之间有差异,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

记者:我知道宝鸡市一直非常关注家庭教育,两年前就启动了“绿荫计划”,而且将此提升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高度,请问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苏永兴:2010年,我随着陕西省青少年赴台交流团前往台湾学习,有几个现象让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个是我去的所有台湾学校都有家长义工,有些家长还给我们做接待工作。我就问家长怎么会有时间来学校做义工,家长说:“工作时间有的是可以调整的,我们能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感到很荣幸。”在另一个学校,我们欣赏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学生管乐团表演活动,不管是乐团指挥还是学生演奏都十分专业。经过校长的介绍,我才知道担任指挥的是义工爸爸,他是市管乐团首席指挥。这两件事让我非常震撼,如果能把我们家长的资源利用好的话,就能弥补我们师资的不足,甚至比我们师资更优秀。更重要的是,让家长参与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能营造非常好的家校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学生能收获正能量。

这两件事让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回来之后,我们就开始倡导家长义工。2014年宝鸡市教育局针对家长义工下发了通知,将组建家长义工队伍纳入了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在做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的过程中,一位专家说道,其实教育的效应不是你给他送出了多少,而关键是他接受了多少。孩子就像水杯,不是看你给杯子倒了多少水,而是看杯子到底盛了多少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家庭公益大讲堂已邀请李镇西、魏建惠、陆士桢、牛琳、沙拉·伊麦斯等国内外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成功举办讲座22期,累计培训家长26500余人次。希望能让大讲堂成为撬动家庭教育的一个支点。

记者:您刚才谈到教育效应主要看孩子接受了多少,而不是给了多少,我们的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有一个叫自我教育。前面的三方面的教育如果没有自我教育作为基础,那就是我们说的“没进去”。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看重家庭教育,您刚才谈的内容和做法,其实就是在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的“一体两翼”。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价值观教育,两翼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您一直在做,很有前瞻性。

苏永兴:我刚担任市教育局长的时候,就认真研读了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宝鸡教育的“1468”的思路。即一个目标、四化战略、六项改革、八大工程。在做的过程中,我把其凝练沉淀成:“两行动一创建”。“两行动”指德育行动和普优行动,德育行动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普优行动解决优质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创建”是启动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问题。我们的创建是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作为前置项,必须谁家都要过,把教育强县和双高双普作为提升项,每个县区都根据自己情况和中省市县的要求,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每一个县都有任务,每一年都要往前走几步,这样就家家有目标,年年上台阶。每一个创建从内涵到硬件都是有标准体系的,我们严格按照标准体系,把创建的过程变成了促进工作的过程,做成了我们补短板、促内涵、提质量、上台阶的过程。我们看重教育现代化强县这个牌子,但我们更注重过程。

记者:宝鸡教育不仅在全省,某些方面在全国都领先,宝鸡教育发展有什么秘诀?为什么能做这么好,有什么锦囊妙计?

苏永兴:锦囊妙计没有,但是心得体会有一些。第一,你走到任何地方和我们宝鸡市各县区政府的人聊,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作为市教育局,我们就是给大家设了一个局,形成一个场,这个场就是党政重视,社会关注,教育人三军用命,形成了大家都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

第二,就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就是在把握方向的基础上,我们从宝鸡实际出发,创设了一系列载体。教育部、省教育厅都要求立德树人,我们市县也在讲,但是怎么个“立”法?我认为,越到基层越需要载体,越需要抓手。我们就用德育行动落实立德树人,用普优行动落实优质教育均衡,用各种创建来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硬件等的不足。比如为了提升我们音乐教育,或者说艺术教育的水平,三年前我们就创建了中小学合唱艺术节,开始都是合唱大白话,现在我们往合唱艺术发展。我们邀请了西安的专家指导,专家们第二年来的时候很惊讶,到第三年简直不相信这是宝鸡的孩子唱的。我们宝鸡一中的合唱团去参加全国的合唱比赛,最后获得了一等奖。从一等奖中选出的3个最佳钢琴伴奏,其中就有我们宝鸡一中的钢琴伴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舞台上提高的是学生,但也提高了教师成长。

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人他自己饱满到什么程度、丰富到什么程度、有意义到什么程度,他的学生就可能被引领到什么程度。

苏永兴:我很赞成你的话,教育上不是有这样的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得成为那样的人。在操作层面如果说还有什么秘籍的话,我还要说一点。所有基础教育都面临如何平衡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这是个老话题,实质上我们教育人冷静分析后,都会认识到,这两个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含关系。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你应不了试,很难说你素质教育很有成效,而你能应了试,也不能说明你的素质教育就好。两者是包含的关系,素质教育的范畴更大一些,但在执行层面很多时候这两者往往变成对立的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们的策略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是对现实的尊重,但同时也不能紧紧盯着分数。因为这既是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也是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和育人的要求。我觉得我们这两年“平衡”做得比较好,像我们这几年实施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课改中,我们是试点先行,理念引领,最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才合适。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扬弃的过程。所以在推进课改的时候,我们市局层面只是不断地倡导,不断地开现场会。县区教育行政人员没想通不改,教师没准备好也不改。我们不急,所有人可以看看,可以学习参观,等你动心了,你自然而然就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带着镣铐跳舞”搞素质教育也好,我们努力提高应试升学率也好,都必须把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放在心头上。另外,我们在县区采访时也看到教育系统都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和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请问宝鸡市教育局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学习落实方案?

苏永兴:2017年1月,我们开展了“四规范三提升一创建”活动,聚焦突出问题,全面排查,列出清单,逐一规范解决;积极开展创建党建示范学校、争做“四有”好教师活动;完善制度机制,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重点,督促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不断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党费收缴等基本制度;注重融合互促,坚持以党建带业务,以业务促党建,使党建工作渗透到思想政治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防止党建与教学业务“两张皮”。

记者:再提最后一个问题,您在宝鸡市做了这么多年教育局局长,这么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既善于顶层设计,又勇于开辟路径,而且收效也很好,对十九大精神的落实也有一些具体的布置,那么,您对宝鸡教育的未来有什么设想?也就是说您对具有宝鸡特色、宝鸡风格的教育体制机制的样态有着怎样的构想和具体目标?

苏永兴:我们的目标当然是教育现代化。我理解的教育现代化第一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我们的教育从业人员要有先进的理念,这一理念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符合教育发展的大势。第二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一定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时时可学、人人可学这样一种教育形态。第三是队伍的现代化,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一定不是一群教书匠,必须有教育情怀,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四有”教师,而这个目标远得很,我们远远没有达到。第四,现代化我认为是课程和课程实施的现代化。这个课程是在现代化条件下,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能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能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等,就是整个课程体系能够诠释和实现我们所设定的教育目标。第五,就是评价手段和评价体系的现代化。教育需要坚持,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某些方面体现的是精致、精细、执著、坚持。好的东西我们经过几年沉淀,一定要把它坚持下来,扬弃掉不好的东西。希望宝鸡教育当然是在现代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这个地域特色应当是既有周秦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就是这样,我的表述可能不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