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学生间还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到了中年级就会陆续有一些同学落后掉队,从一开始的感兴趣到失去兴趣,再演变为厌倦,进而逆反,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甚至加深。所以教师应用均衡发展策略,缩小学困生和学优生之间的差距。下面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均衡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心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防止两极分化,让学生取得一定进步,从而增加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分类》这节课时,让学生听从我的口令:男孩子站起来,女孩子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穿校服的同学拍拍手,没穿校服的同学跺跺脚;穿皮鞋的同学拍拍手,穿旅游鞋的同学跺跺脚;全班同学一起跺跺脚……老师的语速由慢到快,语调由低到高,同学们的动作跟着老师的节奏整齐划一,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情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小学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逐渐明显,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成绩稳步上升。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开始反感数学、厌恶数学、害怕数学,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同学的互动,数学成绩逐渐下降。此时,教师应加大对学困生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倦怠情绪,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指导、帮助他们,从而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比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为学生提供大小不等、材料不同的圆。这些圆有的是用硬卡纸做的,有的是用海绵纸做的,有的是直接画在一张纸上还没有剪下来的。接着让六个小组的同学想办法求出这些圆的周长,学生通过积极合作,硬纸板的圆用滚动或绕绳的方法测出。但用海绵纸剪的圆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测量,怎么办呢?这样就诱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多次尝试后学生受到启发,采用折叠的方法可以得出圆的周长。面对纸上画的圆不易直接测出这一问题,学生又自然转入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挑战性。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满足了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缩小两极分化

学优生的家长普遍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非常到位,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得很好。而学困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导致课前预习不主动,课堂听课不用心,课后练习不及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智力因素上的差距,而是非智力因素上的差距,只要学困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听讲、课后的巩固,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学困生和学优生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缩小。

四、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

学生进入厌学阶段之后,不仅无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就连简单的计算题都存在问题,自然对数学产生厌倦、逃避情绪,严重与教学脱轨。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生活上关心学生,思想上开导学生,学习上帮助学生,使学生重新对数学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利用课余时间与厌学学生多交流,缓解两极分化失衡的情况。

综上所述,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不但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而且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均衡发展,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度,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防止两极分化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