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长可以轮流担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家都团结一致,共同出谋划策,为小组目标的达成做出努力。好的小组合作,能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2.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特有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学习中。组内的不同学生智能、基础有差异,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尤其学困生能在组内得到更多帮助,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更为贴近、更为有效。而且当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时,一定会得到全组的鼓励和赞许,小组的支持将激励他更加积极向上。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1.要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然这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2.要舍得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如果不给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就只能是形式化的。例如:上“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课前学生已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然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去验证结论。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剪,有的画,有的拼,小组合作非常投入。没想到的是,刚过两三分钟教师示就意学生停止,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进行验证。这原本是一节非常好的小组合作、亲身体验课,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当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正浓时,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得当。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合作也失去了动力;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学生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当地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契机,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