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是一种内心活动,教师往往难以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深度。正因此,强调体验的外化,让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和领悟能够表露出来,是当下体验式学习中所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笔者根据学生从感知语言到语言的积累、迁移和运用等环节中,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外化,并在外化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点滴体会赘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做一个小讲师——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外化体验

语言表达不仅是学生不可缺少的语文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体验外化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缺少个体表达的机会和平台,造成了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状;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口才、表达思想的机会,学生常常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言或者在发言中出现怯场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我是小讲师”的经验外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片段展开评论,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同伴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对文本中的某些细节提出具体问题,引发集体思考等,逐步让学生成长为一个个思路明确、富有条理和感染力的小讲师,在与同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外化体验。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时,在教材中课题的左边画有一张邮票。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这一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的一位学生是一个集邮者,他主动要求为大家介绍这枚邮票。通过他的讲解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系列邮票一共发行了五组共20枚,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至“三分归晋”结束,这些邮票充分体现了对诸葛亮的偏爱。这位小讲师的精彩表现体现了他对三国故事的深刻了解,赢得了师生的热烈掌声。

二、做一个小演员——在角色的转换与演绎中外化体验

小讲师形式的体验外化活动,在传统师生互动的模式上,增强了“每个人都是交往者”的生生互动。除了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之外,体验式的阅读学习活动还应凸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还应当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我是小演员”的体验外化形式,在学生经历了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表演、小组表演等形式,推动学生掌握文义,将他们的体验以表演的形式展露出来。学生在分配角色、担当角色和体会角色等环节中,学会设身处地体验情感,感受不同角色在文本情境中的位置和关系,从而更深刻地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在外化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在表演中充分得以体现,如林冲的“往后一退”体现了沉着应对、静待时机等。这些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尽管小演员们表现得较为稚嫩和过于夸张,但是他们依然努力将自己对于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尽力地展现出来,反过来有力地推动了他们对于课文的进一步感悟。

三、做一个小记者——在实践的参与与积累中外化体验

语文应当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在引领学生展开体验外化的过程中,积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接触社会与生活,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多积累社会生活中的语文信息,在参与与积累中,逐步展露学生课堂学习既有成果的体验外化,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有机整合。用小记者的身份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一角色定位的驱动下,主动去采集报纸、电视以及身边的各种鲜活素材等,为后继的读与写、悟与行奠定基础,增添体验外化的广度和厚度。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梦圆飞天》一课后,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地球的太空俯瞰图,让学生体会太空的神奇和地球的美丽,加深对于文本中人物语言的体验;请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有目标地去搜集有关太空技术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再想象杨利伟叔叔会对全国人民说什么感言?……上述紧密贴合课文的信息搜集、整理,图片资源的观察与体会以及人物访谈的想象与创作,让学生在课内文本体验的指引下,有步骤、有层次地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小学语文阅读体验的外化,同时也是对于既有体验的又一次提炼和深化,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丰富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使得学生获得了思想的二次启迪,让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得以在外化和内敛的不断递进中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