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山阳县紧盯提升教育质量这一目标不放松,围绕“教育质量攻坚年”这一中心任务,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冷静的头脑思考,努力占领教育制高点,重质量、抓质量、比质量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空前高涨。

通过关心班主任和一线教师抓激励。通过出台三项机制,解决班主任和一线教师的待遇,一是坚持让他们经济上得实惠。采取“基础津贴+补助津贴”的方式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二是坚持在学校受尊重。坚持评优树模、表彰奖励、考核考评,优先考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三是坚持选拔上优先。在学校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上坚持从班主任和一线教师中产生,而且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同等资历的当班主任时间长的同志优先。

通过开展教育质量专项督察指导抓复课。为了确保复课工作扎实有序、高效运行,该县每年都成立高中考复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复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成立高中考复课督察指导组,定期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全面指导全县高中考复课备考工作。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听课评课、问卷调查、走访了解等方式全面掌握学校“管”、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通过定期召开高考、中考分析座谈会,认真分析全县高考、中考形势,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传递考试最新信息,纠正教学偏差,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严格过程管理抓队伍。该县制定下发了《中小学两个常规管理规定》,在全县中小学校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工作的重心和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到强化教育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确立了“强过程、抓落实、勤指导、全覆盖”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试、认真活动)要求,建立健全了县、镇、校三级教学业务督察制度,强化教学常规督促检查,全面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和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出台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建立“为学校服务直通车”机制,建立深入学校解难题机制,现场为学校解难题、为教师办实事。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抓素质。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教育质量提高的第一要务,鼓励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立足实际,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交流研讨,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抓住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堂、每一个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方式,搭建灵活多样的活动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积极支持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新理念;同时采取引进来的办法,通过考察学习和专家引领,促进教师队伍成长。

通过加强教学点管理抓关爱。为调动全县广大教师坚守山区、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教学点生活设施条件的通知》,2016年落实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资金318.75万元,181所学校826名教师受益;2017年,在认真落实好惠师利教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县教学点全面实施“五个一”关爱工程,保证教学点任课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建立优质学校、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教师到教学点任教、巡回支教和校际之间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补充教学点师资不足,确保教学点课程的全面开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抓考核。出台科教系统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对当年质量检测、中考及高考位于全县或全市同类学校综合排名倒数第一的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或包年级主任)就地免职或建议免职。对单科成绩在同类学校后三名的学科教师不得评优树模、评职晋级。对城区学校质量位于全县前三名的,在教师评职上给予指标奖励。成立监测中心,定期、不定期对中小学质量进行监测,对每门学科的质量进行监控、分析,对应到具体学校、班级、老师身上。从2017年起,山阳县每年对1~8年级学生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对所开课程原则上都实施检测。同时对每个学校、教师建立起长期可跟踪、可追溯的质量档案,将每个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业绩作为评优、调动、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通过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在全县营造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