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栽梧桐,静待凤凰飞 ——渭南小学“炼课”专题研修活动侧记
作者:唐李佩
发布时间:2018-02-08 10:40:4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走进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校门便能看到两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古语有“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渭南小学校长郗莉看来,教师就是学校的“梧桐”,培养好教师,就能让一个个小“凤凰”们来到渭小,并在此展翅高飞。
根植校情,课标导航
一校之长的郗莉,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陕西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三尺讲台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阵地,是学生求知探索的净乐土。我的成长经历告诉自己,教师只有站稳讲台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学校要发展,必须帮助所有教师站稳讲台。”郗莉说。
为了深化校本研修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品牌师资队伍,依据区教研室“专题研修”的工作精神,渭南小学校开展了“炼课”专题研修活动,着力开发“微笑课程”,构建“微笑课堂”,形成“微笑成长记”评价体系。“炼课”从最根本着力提升每位老师专业素养,形成渭小教学风格,更优质的服务于渭小学子。 所谓“炼”是锤炼,千锤百炼;“炼课”则是认真、仔细、反复地锤炼、推敲、打磨课堂教学。
教学副校长刘娜介绍到,确立“炼课”为抓手的教师成长主题,源于渭小的校情、师情及学情。渭南小学是一所改建学校,成立于2017年8月8日,是临渭区政府解决主城区就学压力大,满足辖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探寻“公平优质”教育之路的举措。学生来自渭南市各个县区,2-6年级以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居多。教师队伍来源于临渭区农村学校、城区小学和外省外县教师,平均年龄33岁,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对自身专业成长有着强烈渴望。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使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开学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本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标定教”,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标,各教研组集体研读课标。 1月12日,渭南小学对全体一线教师进行了课程标准应用能力测试,“英语课程总目标由哪五个方面共同构成?”“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通过类型多样的试题来检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
“在炼课研修活动中,我们以课标为导航,开展学课标、 用课标、议课标、测课标活动,让教师们在教学中不盲从,教学行为有依据、有条理。在课标导航的基础上制定出微笑课堂教学指南: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合作共学落实有效;当堂检测及时评价;拓展延伸彰显素养。使微笑课堂更有纵深感、推进感和生长感。”教研主任雷亚宁谈到。
枝繁叶茂,纵横有度
为了让炼课研修扎实有效开展,实实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渭南小学以“六课”、“四微”、“四平台”为炼课载体,在纵横交错的实践开展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六课”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写课;老师们通过研读自备、互评修订、实践反思等方式,将课 “炼”出实效,“炼”出特色。并进行四个阶段性的课例展示,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全员推门亮相课80节;第二阶段:省市能手展示课9节;第三阶段:个人反思成长课79节;第四阶段:问题诊断研讨课27节。“六课”活动使老师们在自修与他修中沉淀,在本土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中逐步提升。
“通过在徐州的培训学习,我对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诵读的内涵和方式方法有了全新认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字字句句都是珍品,都是给我们指路的明灯,而教师,则是为学生举灯之人……”张伟副校长学习归来,在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的《让经典走进你我的生命》微培训内容,教师们从他的分享中学到了诵读经典的方法和教学技巧。
“我在研究中发现创设的情境与真实的生活还存在一定差别,如何使学生将课堂获得的口语交际技巧与方法真正内化为一种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课题使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这是1月16日,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中期汇报的场景,教师们立足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以所带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微课题研究。
一学期内,教师们参与研究的微课题有63个,组织微培课4节,微报告4场,微培训3场。立足课堂的“微课题”,让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人人有交流;学科经验共享的“微培训”;学习归来内化提升的“微报告”;学习归来“微培课”,以课例展示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四微”从不同角度让老师把“教”与“研”有机结合,在交流中分享智慧,在分享中凝聚共识,相互学习,有意识地让老师们定下心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深入到教学的核心方向。
如果说“六课”“四微”是渭小教师“内练武功,自我成长”之道,那么“四平台”则为教师搭建了更广阔的“外展形象,提升自信”的舞台。通过结盟友好校的相互交流平台、城乡发展共同体核心校送教帮扶平台、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工作室平台、高校实习基地平台,渭南小学的教师们走出校门,开展校际交流示范课、送教送培、培养师范生等活动。教师们不仅能去优质校学习,也到艰苦的乡村学校送教,不仅接受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的指导,也能作为“导师”亲自指导将要踏上讲台的师范实习生。
“四平台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立体多面的成长空间,让我们从多维度感受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让炼课活动不单调枯燥,而更显其丰富生动。”语文教师王麦莉说。
花自芬芳,由“炼”到“恋”
“炼课”活动见证着教师的成长足迹,为了让教师在活动中有目标,渭南小学的教师都制定了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以“导航-规划-践行”三部曲,有方法、有目标、有层次地引导教师在研修中积淀,在积淀中提升。
“站在儿童视角,立足课堂的渭小教师,对三尺讲台是爱恋的,对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敬畏的。”郗莉说。在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发展课堂的“炼课”研修过程中,渭南小学师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教师的学习力大幅度提升,教学目标更加明晰,方法更加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更主动,品质更优;家校合力形成了和谐、浓厚的育人氛围。短短的一个学期,渭南小学有1人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国培”送教送培活动;2人参加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1个省级规划课题成功立项;7个区级课题成功立项;录制优质视频课58个;录制优秀微课作品8个;教学反思600余篇……
1月18日,郗莉作为优秀代表在临渭区2017年度校本研修交流会上介绍了渭南小学开展炼课专题研修活动的内容,赢得一片好评。临渭区教研室主任杨晓蓉谈到:教师的功夫在课堂,渭南小学开展的“炼课”活动,总结应用了临渭区近年新建学校教师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聚焦课堂抓教师,提升教师抓教学,锤炼课堂成品牌,形成了教师、学生和学校 “小切口、大视角、多方位、全流程、快速度、立体式”协调发展。
相信随着“炼课”活动的持续开展,渭南小学的“梧桐”会更加挺拔高大,以专业精炼、生动活力的课堂,精心哺育一只只小“凤凰”,让他们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