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和校长教师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民生”
作者:孙永涛
发布时间:2018-01-26 19:44:00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四九天的西安城南丈八沟,银装素裹。连日来,参加全省“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教育成绩和重点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陕西省人大代表庆群
“报告展示了过去一年陕西重视教育、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我倍感欣慰。”来自西安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西安市铁一中学校长庆群说,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陕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数量居西部第一位,新时期教育扶贫也由网到面的发展精确到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聚焦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发挥名校示范作用,精准实施点对点帮扶,促进区域共享,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以‘做有温度的教育’为追求,让贫困家庭子女也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
庆群说,教育是民生的重要方面,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极为强烈,由此,教育的问题在当下尤显突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将努力落实报告提出的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担当尽责,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在实践中能探索、研究、提炼公平优质、高位均衡这个一教育重大课题的办法,真正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推动陕西教育的良性发展。”
同样感到欣慰和振奋的还有来自咸阳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曹亚妮。“报告充分体现了陕西追赶超越、奋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强劲态势,特别是报告提到我省去年‘普惠性幼儿园接近6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数量居西部第一位,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数量居全国前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十分振奋。”1月25日上午,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曹亚妮用“显志气、接地气、鼓士气”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来自乡镇学校的代表,她说她不仅从报告中感受到了政府对“教育民生”的高度重视,也切身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厚爱”。“我将当好省人代会精神的宣传者,更要做会议精神的践行者,为实现报告提出的今年教育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陕西省政协委员王越群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省政协委员王越群连连叫好,并且就相关问题递交了提案。作为研究基础教育的学者,王越群关注学生课业问题久矣,“主要还是家庭作业过多导致负担过重。”他说,有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按教材要求布置作业、评价师生“唯分数论”的偏向观念等多方面原因。因此,他建议,一是改革作业布置办法,由各级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学生家庭作业按班级由各学科教师协商布置,用控制作业总量的办法统筹安排;二是从提高师能的角度出发,出台更加精准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计划,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学识和专业能力,布置原创作业;三是综合改革学业考试制度,杜绝应试教育题海战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科学的评价导向。
“当然,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也需家校合作共同减负。”王越群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避免出现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减而家长增”的现象。
陕西省人大代表曹亚妮
会场内代表委员参政议政,会场外校长教师畅谈“教育民生”。
西安惠安中学教师陈启通过电视收看了刘国中代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对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印象深刻。“农村地区学生流失,出现校舍闲置现象,城市学校却由于生源增多,校舍亟待改建扩建。”陈启说,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区域教育公平、优质发展。“老百姓对‘择校热’现象深恶痛绝,期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能破解这一现实难题。”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代,陕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8年教育重点任务则开启了三秦教育奋进的新行动。”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曹永川说,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系列问题,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面对的主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来攻克。
“在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我们商洛近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五大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商洛市初级中学校长米中元说,针对贫困人口多的实际,商洛市8.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无学生因贫困辍学;以改革创新为基点,商洛市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巩固率达100%;在教育资源调配中,商洛市深化学区制改革,并且在市中心城区启动了1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有效缓解主城区“上学难”问题,成为全省第二个“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市。“今年,我们将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教育发展任务为目标,补齐教育短板,使其成为真正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


